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归队》凭借其高度的历史还原性和强烈的视听感染力,再现了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该剧聚焦一支抗联小队,讲述了他们在经历惨烈战役后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面对日军层层围追堵截,历经艰难险阻、
作者:黄典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归队》凭借其高度的历史还原性和强烈的视听感染力,再现了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该剧聚焦一支抗联小队,讲述了他们在经历惨烈战役后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面对日军层层围追堵截,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最终重新集结,重返东北战场,为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热血和生命的故事。
为还原抗联战士的战斗与生存环境,创作团队同样秉持“归队”精神,坚持全程实景拍摄。在零下数十度的极寒环境中,他们深入吉林白山深处的东北抗联旧址进行采风,走访了三十多位抗联战士和多位英雄后人,依托大量一手史料与扎实的剧本创作,从手工搭建抗联密营,到服装、道具的考究复原,让“以具体的人的故事让今天的观众触摸真实的历史”这一理念贯穿创作始终,体现出高度的历史敬畏与艺术追求。
作为一部完整展现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历史的剧集,《归队》以宏大叙事、真挚情感与珍贵史料,填补了该题材领域的叙事空白。它不仅传递出正确的历史观,更以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精湛的艺术制作,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成为纪念抗战胜利、激励鼓舞当代观众的一部重要作品。
《归队》描述了一群平凡战士的命运轨迹,以细腻深刻的群像刻画,将宏大历史背景与鲜活个体命运紧密交织,展现了他们在烽火岁月中的艰难抉择与精神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故事张力与艺术厚度。
剧集没有刻意塑造完美英雄,而是着力突出群像叙事与小人物命运主线,呈现了不同处境下战士们各自的选择、成长与坚守,赋予每个角色真实的重量与情感温度,也深刻揭示出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排长鲁长山果敢坚毅,始终不忘带领战友“归队”的承诺;二班长汤德远一度因现实压力产生动摇,但最终仍选择回归信仰;年轻战士田小贵以地主家儿子的身份,带着家丁毅然投身抗战;卫生员兰花儿误入“土匪窝”,却带出了一支能打善战的队伍;战士高云虎与福庆在生死与情感之间面临分歧,却依然共同走向抗日道路……这些角色并非天生英雄,而是在战火中觉醒、在苦难中坚守、各有牵挂的普通人。无论是战士还是百姓,他们都在压迫与炮火中无一例外地挺身而出,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共同揭示“归队”的深层意义——不仅是身体的重新集结,更是精神信仰的回归。
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归队》真切地唤醒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它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热爱,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信仰与行动。
人民创造历史,平凡铸就伟大。剧中这群如野草般顽强、如烽火般炽热的小人物,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在那个时代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种“归队”精神的传递——在不同的征程中不忘初心、肩负使命。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