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真正的利益忖度面前,即便是再看顾亲情,也会更加考量现实的因素,其中的张弛有度,全都是学问。
作者:云舒意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到中年才懂:
直到郝冬梅不能怀孕的真相曝光,才懂金月姬对周秉义的算计有多现实。
在那个年代,扶持自己女婿的同时,却又暗暗打压是常事。
在真正的利益忖度面前,即便是再看顾亲情,也会更加考量现实的因素,其中的张弛有度,全都是学问。
在旁人的眼中,郝冬梅就是落难的省长千金,而周秉义则是因为时代而捡了便宜。
就连郝冬梅的母亲,金月姬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当时的情况下,郝冬梅的父母被打倒,一个被分到了江西,另一个则被分到河北关到牛棚,两个人都在下放改造,如果没有周家人愿意护着,以当时人们对被打成“黑五类”人群的态度,真的就会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在当时的情况下,谁都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会是怎样的,郝冬梅当时能找到一户收留的人家,保住自身的安全,依旧算是侥幸了。
事实上:
人在拉开地位差距的时候,往往在阶层意识上比任何人都带着更重的包袱。
尤其是到了后期,金月姬对郝冬梅周秉义的这段婚姻甚至有着这样的感悟:
“如果是干部家与干部家成了亲家,哪有不权力互用的呢?还不是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我家的事就是你家的事,互相利用心安理得吗?”
事实证明: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唯有拥有相同的资本,才能真正谈及所谓的尊重。
面对郝冬梅嫁给周秉义这件事,金月姬最开始甚至认为是她没有坚持住,是在堕落,向下择偶。
你也太没底线了吧?妈知道你当年受爸妈牵连吃了不少苦,但是再苦,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吗?妈不是在监狱里都挺过来了吗?不就是由高干女儿变成“黑五类”女儿了吗?不就是当了几年知青吗?比你爸你妈干革命还苦?说到底还是你不够坚强!如果够坚强,能守住择偶的起码底线,挺到现在选择的标准不就又可以高起来了吗?找个什么样的人家不行?偏偏往边边角角的地方找!光字片那种地方妈是听说过的,那种地方的普通人家能出多么优秀的青年吗?不见面,妈也能估计到你嫁了个什么样的丈夫!
对于郝家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就对周秉义以及光字片这个地方存在着偏见。
用一开始就有偏见的目光看待对方,就会变得不客观,不理智。
这并不是由双方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而是由双方心中的真实感受决定的。
若非是后期周秉义用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对方,足够谨慎,或许郝冬梅和周秉义的这段婚姻,真的会断。
原著里,郝冬梅的父亲甚至没来得及等到平反,就早早去世了。
但剧里对此稍加做了改编,尤其是郝省长与周秉义在白桦林的那场谈话,才真的是将人情世故展现的淋漓尽致。
郝冬梅当初因为经期掉入水中,无法怀孕,周秉义也并没有嫌弃,甚至还对自己家人说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不育。
因为送礼事件带来的后续风波,郝冬梅心疼周秉义,将自己不能生育的真相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郝家的对周秉义的态度有所缓和的同时,众人接下来的举动,也各怀心思,一时之间,形势各异。
金月姬第一反应先是怪女儿将真相说出来的同时,却又忍不住心疼孩子,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女儿当年受牵连也是受自己和丈夫的影响,如今自己在帮着找医生,也是在尽力弥补,希望女儿能够有更好的归宿,如今她这一说,几乎可以说是形势变了;郝冬梅因为心疼周秉义在这段不对等关系中受到的委屈,一直都心有歉疚,如此,其实也是为了让父母能够认可对方,爱到情深处,人是顾不了那么多的;周秉义则是心中平静的同时,却也意识到,这是郝冬梅在送礼事件后的一次“让步,”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妻子会这么快就把真相说出来。
郝冬梅不能怀孕的真相曝光后,其实这夫妻俩就已经在为女儿的未来做打算了。
剧里,其实白桦林周秉义和郝省长的谈话,则更是一场双方都心照不宣的人情世故。
“冬梅不能生孩子这件事都是我的原因。”
“您放心吧,有没有孩子都不会影响我们俩。”
如果说金月姬和郝省长之前想着,女儿还能够因为如今的身份寻求更好的归宿,那么如今的态度转变,则正是为女儿求一个稳定的保护。
往往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来,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有感情基础,二来,则是因为他考虑到了现实的因素——自己和金月姬一旦退下后,没有绝对的力量和权力在背后做支撑,很快就会面临门庭冷落的局面。
权力已经沾手,其实就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何况,金月姬和郝省长不像郝冬梅一样尚存天真,都心中清楚,没有点什么可以支撑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下场,谁又能保证不会时移事易呢?
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在得以重新上位后,都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
事实上:
女儿不能押宝的时候,扶持女婿选择共赢,才是那个时代共同的选择。
不是没有其他人可以投资扶持。
而是在依靠血缘和婚姻能够维稳的情况下,通过考察期的自家人自然就成为了首选。
在得到周秉义的保证和考察后,金月姬夫妇其实就已经在心里决定了要扶持这个女婿了。
斟酌的交换原著里,郝冬梅与周家的缘分,其实早已截止在了周秉义去世的那天。
一切就像是周蓉在自己所写的《我们这代儿女》一书中所指出的: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异常时代或郎才女貌所导演的——我哥哥和我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如果没有特俗时期的那段变革,或许的周秉义和郝冬梅还会是同学,甚至是朋友,却决不会产生除此之外的任何交集。
时代的异常和郎才女貌之下的意外因素,才是这样超等级婚姻最终缔结的真的原因。
《人世间》整本书里,其实都在权势一个所有人都在刻意忽略,却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的一句话:
人和人之间的确是存在阶层的。
无处不谈阶层,却时刻存在差距。
尤其是全书在周秉义去世,郝冬梅改嫁后,周秉昆更加意识到一个问题:
没有血缘支撑,只有婚姻的家庭关系,很快就会因为婚姻的消逝而随之回归正轨。
那天,他意识到了一个明确的事实——郝冬梅是他嫂子的这一层关系,历史地彻底结束了。对于他姐周蓉也是如此。因为哥哥周秉义的离世,他们和曾经的嫂子再不会有持续的往来了。如同两条道上的车,扳道工任性地扳了一下道岔,互相挂行了几十年,而现在分开了,各上各的道了。
周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兄嫂之间的婚姻存在的问题:
周秉义和郝冬梅之间的婚姻,直接越过了爱情的滋润期,到了老夫老妻的阶段,没有普通夫妻之间的激情和热烈。
“我有那么俗吗?我指的是激情!爱是需要靠激情来滋养的,热烈相爱的激情应该在爱人之间一直存在,只有到了晚年才允许它渐渐化作柔情。目前,我从你俩的关系中只见柔情似水,还没洞察到激情的点燃。
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期的精神忍耐和压力之下,其实是很难有所谓的激情和热烈的。
处在特殊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家庭,进行特殊相处,字字句句都需要斟酌,在小心翼翼之下活的如鱼得水,才是常态。
就像是之前周秉义不小心插嘴盛部长的事情,他几乎是立刻下意识地反应过来,自己逾矩了。
因为:
权力可以因为一句话而受到影响,也可以因为中间的传递过程和个人琢磨逐渐变味,进而影响事情的进展。
这个世界上有的,从来都只是相对的平等,而没有绝对的平等。
周秉义曾经对郝冬梅说过一句话:
自尊,是因为自卑。
即便这不是本身就有的,而是受环境之下的影响所产生的。
在郝家平反前,周秉义尚且还可以欺骗自己双方是平等的,但郝家平反后,周秉义也意识到,自己不得不去正视这中间的差别。
“自从冬梅父亲平反,他俩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前,秉义像树,冬梅像藤,现在似乎反过来了。”
周志刚跟周秉昆在一起闲聊时的那段对话,才是真的扎心:
作为传统的国人,周家人始终有着媳妇只要嫁过来就需要跟着婆家过的想法,但面对郝家的特殊情况,周家却又恰恰没有这种资本。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其实是永远兼容不了的。
儿子结婚,自己家都挤不下,得住到人家家里去,看人家脸色过日子。一个男人哪,窝不窝囊。好在冬梅她爸和她妈,人也不错,政治觉悟也高,可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呀,难受啊,我还真不愿意跟他们交往。要不看着冬梅啊,对你哥是真心实意的好,我真想着多一嘴劝你哥呀,离了算了。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要想真正相处的舒服,是需要用心思的。
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在关系中平衡或者迁就,关系就容易失衡。
当周志刚和金月姬后期明白这件事的时候,其实也已经晚了。
真正令人舒适的关系,需要的从来都是互相磨合,互相平衡。
即便是如郝家人一般,也是如此。
所以,后期金月姬即便已经退了,却也在扶持女婿的过程中,免不了敲打和警醒。
既现实,却也清醒到残忍。#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人世间#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