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抢滩微短剧新蓝海:政策赋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5 17:25 3

摘要:当短视频平台上的微短剧以“碎片化叙事”掀起全民观剧热潮时,中原大地正以一场政策驱动的产业革命,将微短剧从“流量风口”推向“文化高地”。从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的蓝图擘画,到新乡“中原剧集地”的落地生根,河南以省级统筹、市县联动、全链赋能的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文

当短视频平台上的微短剧以“碎片化叙事”掀起全民观剧热潮时,中原大地正以一场政策驱动的产业革命,将微短剧从“流量风口”推向“文化高地”。从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的蓝图擘画,到新乡“中原剧集地”的落地生根,河南以省级统筹、市县联动、全链赋能的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型的新路径。

战略升维:从“单点突破”到“体系作战”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微短剧产业提升至省级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省委宣传部同步将“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纳入年度文化工作核心任务。这场自上而下的产业动员,迅速在全省形成“1+N”政策矩阵——省级层面统筹资源,市县层面精准发力,构建起覆盖创作、制作、播出、人才、服务的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过去各地发展微短剧多是‘各自为战’,现在河南通过省级战略将散点资源串珠成链。”河南省广电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仅2025年上半年,全省就召开6次专题协调会,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推动政策、资金、人才向重点区域集聚。

郑州领航:打造“创作之都”的硬核支撑

作为核心引擎,郑州市去年10月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今年8月又发布三年行动方案,以“真金白银+精准服务”构筑产业生态。在登封市嵩山脚下,某影视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剧本孵化阶段可获30%补贴,拍摄期间享受景区门票全免、场地费减半,成片后若入选省级精品还能拿50万元奖励。”这种贯穿全周期的扶持,让郑州成为微短剧企业的“政策洼地”。

二七区的“微短剧产业园”内,20余家企业已形成集群效应。这里不仅有共享拍摄基地、后期制作中心等硬件设施,更通过“企业点单、政府派单”模式,提供法律咨询、版权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郑州微短剧备案数量同比增长240%,占全省总量的65%,“创作之都”雏形初现。

新乡突围:从“拍摄地”到“制作中枢”的蜕变

在新乡平原示范区,“中原微短剧产业基地”的招牌格外醒目。这里曾是传统农业区,如今却凭借“企业入驻奖励+拍摄服务保障”的组合拳,吸引30余家制作公司落户。“企业首年租金全免,设备采购补贴30%,每部剧集还可申请最高200万元的制作资助。”基地负责人介绍,更关键的是建立“1小时拍摄服务圈”——从群演调配到道具租赁,从餐饮住宿到交通保障,企业需求“一键响应”。

这种“店小二”式服务,让新乡从单纯的拍摄取景地升级为制作中枢。某爆款短剧制片人坦言:“以前在横店拍古装剧要排队等场景,现在新乡不仅能定制宋代街市,还能协调本地非遗传承人参演,成本降低40%。”

全链赋能:从“内容生产”到“生态构建”

河南的野心不止于制作环节。省广电局通过“大河之南·精品短剧创作工程”,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黄河文化、中原精神题材作品。同时,新批“心动短剧”“番映”“大象剧场”3个播出平台,形成“内容创作—平台分发—终端消费”的闭环生态。

人才端同样动作频频。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微短剧编剧、导演专业,与爱奇艺、腾讯视频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省视听业协会成立编剧、导演、后期制作等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行业峰会、创投大会,推动资源整合与标准制定。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审批效率。”某影视公司负责人感慨,新乡平原示范区、郑州东西片区设立的微短剧审查服务中心,将备案初审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过去等审批错过档期是常事,现在‘本地化审核’让我们能抢抓市场先机。”

文化破圈:中原故事的世界表达

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河南微短剧正成为传播中原文化的新载体。在郑州“黄河文化”主题短剧基地,少林功夫、豫剧元素与现代叙事巧妙融合;在安阳殷墟遗址,考古题材短剧通过VR技术重现商代文明;甚至洛阳的唐三彩工匠、濮阳的杂技艺人,都成为短剧中的“文化主角”。

“我们要求每部重点短剧必须植入1个河南非遗元素。”省委宣传部文化处负责人介绍,通过“微短剧+文旅”计划,已推出《功夫少年》《甲骨文密码》等20余部作品,全网播放量超50亿次,带动相关景区游客量增长30%。

样本意义:从“中原实践”到“全国经验”

业内专家指出,河南微短剧产业的崛起,为传统文化大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其核心在于‘三个打破’: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政策协同,打破地域限制推动资源整合,打破内容定式创新文化表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评价道。

如今,河南正以微短剧为支点,撬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从郑州的“创作之都”到新乡的“制作基地”,从高校的“人才摇篮”到平台的“内容枢纽”,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中原大地拔节生长。当“一部手机拍河南”成为新潮流,当“看短剧游河南”成为新时尚,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年轻的姿态,向世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来源:三农乡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