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吹不黑,这部毛卫宁+刘戈建+王雷“铁三角”打造的抗战剧,带来的感动能排进我近年看的抗战剧前二——没有手撕鬼子的神剧情,只有小人物在炮火里的挣扎与坚守,却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演得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戳心。
看《我们的河山》追了整整一个月,从8月16号开播到9月15号迎大结局。
今晚35、36集一播,崮城收复、山下聪伏法、张治平的卧底生涯落幕,所有悬念都要尘埃落定。
不吹不黑,这部毛卫宁+刘戈建+王雷“铁三角”打造的抗战剧,带来的感动能排进我近年看的抗战剧前二——没有手撕鬼子的神剧情,只有小人物在炮火里的挣扎与坚守,却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演得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戳心。
一、大结局前瞻:两场大事勾心悬,三个悬念今晚揭晓
抗战剧的大结局,最怕平铺直叙。《我们的河山》偏不,把最狠的仗、最暖的情都留到最后,两件大事先把观众拉进剧情,三个悬念更是让人抓心挠肝。
1. 东集镇攻坚战:这才是真实的抗战,没有神仙操作只有拼命
要收复崮城,必先拿下东集镇——这地方像崮城的“双臂”,不斩断它,攻城时就得遭两面夹击。
可33集这场仗,看得我手心直冒汗:我军1万多人,日军加伪军才2000多,兵力是5倍优势,可打起来却伤亡惨重。
不是战士不拼命,是现实太残酷。过去看抗战剧,手榴弹扔出去就能炸塌碉堡,可这部剧里分得清清楚楚:手榴弹只能炸死碉堡里的敌人,要炸塌钢筋水泥的碉堡,必须靠炸药包。
还有重机枪照明的细节,我也是第一次在国产剧里见——我军打掉两盏照明灯,日军立马发射照明弹,机枪手借着光疯狂扫射,战士们像靶子一样倒下。
负责炮击的吕义,最后没办法,只能用改装的平射迫击炮手托发射,后坐力直接把他震成重伤,牺牲前还盯着碉堡的方向。
这场仗没有“神兵天降”,只有战士们扛着炸药包冲锋,炸掉一个碉堡,就倒下一片人。导演把“我军缺重武器”的困境拍得太真实,看得人心里堵得慌,可这才是当年抗战的真相啊。
2. 两场求婚:没有狗血情话,却比任何甜宠剧都动人
很多抗战剧的情感戏会被吐槽“多余”,但《我们的河山》不一样,33集那两场求婚,看得我眼眶发热。
庄埼风向刘竹梅求婚,张口就是“报告!我想跟你处对象,以后一起抗日,一起过日子”,严肃得像在汇报工作,笨拙却真诚,刘竹梅笑着点头时,我跟着笑出了声。
更戳人的是王彧收到的求婚礼物——两枚串在一起的子弹,一颗是从她身上取出来的,另一颗是从牺牲的战友家盛身上取的。
没有钻戒玫瑰,可这两颗沾过血的子弹,比什么都珍贵,王彧攥着子弹掉眼泪的样子,我也跟着湿了眼眶。
战乱里的爱情,从来不是花前月下,是“活着回来就娶你”的约定,是“子弹当戒指”的真心。这部剧把情感戏拍得这么克制又戳心,难怪没人吐槽。
3. 三大悬念今晚揭晓:张治平能活下来吗?山下聪的毒计是什么?
- 悬念一:张治平这个“最强卧底”,到底牺牲没?
从预告看,张治平大概率是走了。他这一路太不容易:为了潜伏,副官冯骥和妻子甘愿牺牲;
警备团的下属主动找他“反正”,他跟大家约定“听团长的令正常执行,听大哥的令反着来”——说“向八路开火”,其实是“向鬼子开火”。
攻城时,他在指挥所一枪毙了日军军官,可敌众我寡,他身负重伤还得爬去接电话,下令打掉日军重炮阵地。
按这部剧的写实风格,他大概率是在发出命令后,倒在了胜利前。想想他之前嗷嗷叫着不愿卧底,最后却为了胜利拼到最后一口气,就忍不住心疼。
- 悬念二:山下聪的“终极杀招”,到底是什么?
预告里山下聪带手下进了地道,里面早有日军埋伏,他说“这是我的终极计划”。结合剧情细节,我猜是毒气弹——常规工事被打垮后,这是他最后的疯狂。
之前日军的各种阴招都用了,现在怕是要豁出去用毒气。就看庄埼风有没有预案,能不能带着军民躲过这一劫。
- 悬念三:庄埼风能带领大家收复崮城吗?
答案肯定是“能”,但过程肯定不容易。张治平策反了警备团,城楼上已经打起来了,重炮阵地也能打掉,可山下聪的毒气弹是大麻烦。
不过别忘了,这部剧一直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庄埼风不是一个人在打,农救会、妇救会的群众会帮着送物资、救伤员,军民一起发力,再狠的毒计也能破。
山下聪再狡猾,也赢不了民心,今晚他肯定得被击毙,崮城一定能收复。
二、《我们的河山》最牛的,是把抗战拍“真”了
初看这部剧时,我没抱太大期待——毕竟这两年抗战剧不少,大多逃不开“英雄光环”“神操作”的套路。
可越看越发现,它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不拍宏大的战役,只拍崮城这一座小县城;不拍天生的英雄,只拍庄埼风、张治平这些普通人。
它的真实,藏在各种细节里。比如游击队员第一次伏击日军,有战士紧张得手抖,手榴弹忘了磕一下再扔;比如周密政委把窝窝头留给伤员,自己饿到挺不过去;
比如农救会的大婶们缝棉衣、送粮食,妇救会的姑娘们救伤员、传情报——这些不是虚构的,农救会、妇救会都是当年真实存在的组织,吕家寨保卫战,原型就是抗战里著名的渊子崖村民保卫战。
还有服化道的真实:庄埼风的衣服满是补丁,窝窝头硬得能硌牙,沂蒙山区的村落实景拍得满是生活气,没有滤镜没有磨皮,却让人觉得“这就是当年的样子”。
之前看有些抗战剧,战士们穿着干净的军装,头发梳得整齐,跟这部剧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最难得的是,它拍出了抗战的“复杂”。剧中不只有八路军,还有国民党顽固派、汉奸、伪军、地方势力,不是非黑即白。比如有些伪军是被逼的,最后选择反正;
有些地方乡绅一开始不愿抗日,后来被打动捐出田产。这样的群像,才让观众明白,当年的抗战不是某一方的战斗,是“全民抗战”的结果。
三、演员演技:没有流量明星,却个个演活了“抗战人”
这部剧的演员,没有一个是靠流量撑场面的,可每个人都把角色演活了。
王雷饰演的庄埼风,一开始是个差点被活埋的书生,文弱却有股韧劲。找吕家寨求援时,抱着柱子“死乞白赖”讲道理、激将法,那股机灵劲儿特别鲜活;
后来带队伍、建农救会,眼神里多了坚定,连走路的姿势都沉稳了不少。他把一个“普通革命者的成长”演得太真实,没有突然开挂,只有在挫折里慢慢变强。
张天阳的张治平,是我最惊喜的。一开始他嗷嗷叫着不愿卧底,像个冲动的山东汉子;可真回到日军阵营,又变得沉着冷静,几次关键时刻一枪爆头,干脆利落。
尤其是最后攻城时,他眼里的紧张和决绝,把“卧底的挣扎”演得淋漓尽致,让人相信他就是那个又莽又正义的张治平。
还有李京沐演的山下聪,谁能想到他是中国演员?日语台词全靠音标死记硬背,连日语学校都想找他教课。
他把山下聪的阴狠演得太到位,眼神里的审视感让人毛骨悚然,没有脸谱化的“坏”,而是演出了一个“聪明又残忍的日军军官”,这样的反派才更真实可怕。
焦俊艳的王彧也很出彩,山东大妞的直爽干练被她演活了,看不惯鬼子就撸袖子干,创建妇救会时雷厉风行,中弹时还想着掩护战友。
从“捐家产抗日”到“上阵杀敌”,她把王彧的成长线演得清晰又动人,让人记住了这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姑娘。
四、这样的抗战剧,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说实话,《我们的河山》收视不算“爆”,可能是因为它太写实了,没有神剧的爽感,没有狗血的套路,可这正是它最该被称赞的地方。
现在有些抗战剧,为了好看,把日军拍得像傻子,把我军拍得像超人,手榴弹能炸飞机,一把刀能砍翻一排敌人。
可这样的“爽剧”,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让观众忘了当年抗战有多难。《我们的河山》不一样,它敢拍我军的困境,敢拍战士的紧张和害怕,敢拍“牺牲”不是一句台词,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这部剧把“兵民是胜利之本”拍透了——不是靠某一个英雄,是靠庄埼风这样的指挥员,靠张治平这样的卧底,靠送粮食的大婶,靠救伤员的姑娘,靠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
今晚大结局,崮城一定会收复,山下聪一定会被击毙,可张治平、吕义、周密这些人,却再也看不到胜利的样子了。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选择了“为河山而战”。
看完这部剧,我更懂了“我们的河山”这五个字的分量——是无数人用命守下来的,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
最后想说:今晚别错过《我们的河山》大结局,看完记得跟身边人说说,有这么一部抗战剧,把当年的故事拍得很真、很动人。
毕竟,尊重历史的剧,都值得被看见。
来源:艾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