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日,在第二届金熊猫奖配套活动发布活动中,成都聚焦影视产业签约了24个项目。在这里面有个项目很亮眼:全域短剧基地建设运营项目将在成都打造不少于3个不同类型短剧基地,联动20余个地标景点作为拍摄地。
11日,在第二届金熊猫奖配套活动发布活动中,成都聚焦影视产业签约了24个项目。在这里面有个项目很亮眼:全域短剧基地建设运营项目将在成都打造不少于3个不同类型短剧基地,联动20余个地标景点作为拍摄地。
数据显示,去年微短剧的用户约6.62亿人,而今年上半年又新增约3400万,逼近了“7亿大关”,占网民总数比重接近七成!我们都是其中的分子和分母。
不仅如此,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电影总票房,预计2027年更是将突破千亿元。
微短剧产业全面爆发,站在千亿级产值的风口,显然从城市到行业,都铆足了劲,躬身入局。
PART.1
西安、郑州、横店三巨头
抢占市场60%份额
对于微短剧这一极具潜力的新网络形态,为了站上风口,全国各城市动作频频,有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的,有增设各种审批“绿色通道”推进服务创新的,很是热闹。
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和浙江横店,由于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较为齐全,整合后快速实现了微短剧专业化、产业化,因此在这场新潮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微短剧行业公认的三大“巨头”。
▲图源@《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行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83家微短剧平台的累计热力值突破110亿大关,热力值TOP300的微短剧制作方累计热力值超82亿,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和浙江横店再次包揽数量与热力值双榜TOP3,三地合计抢占了近60%的市场份额!
去年,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就有60部诞生于西安(数据来源:《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仅西咸新区就注册成立了600余家影视公司,相关产业营收达1.6亿元。
▲西安未央湖短视频基地(图源@西安发布)
2024年6月,郑州曾以203部备案短剧的数量,居全国第二。如今的郑州,平均每天能产出4.3部微短剧。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图源@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布)
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重点微短剧251部,发证52部,发证数量全国第一。其中横店影视城凭借30余个影视实景基地和130余座摄影棚,在“竖屏”时代具备了天然优势。
2024年,横店影视城接待的微短剧剧组就已超1100个;今年光一季度接待剧组数就达780余个,已经超过去年一半,增长势头强劲。
▲华夏文化园(图源@横店文娱)
甚至我们的“邻居”——重庆,也从微短剧的热潮中杀出重围。在2024年1-9月的投流金额数据中,重庆便以19亿元位列第二;而在短剧承制方的盘点中,重庆四月联盟以9.27亿热力值位居全国第一,几乎是第二名和第三名数据的总和。
相比于上述城市的你追我赶,成都在其中的声量只能堪称平平,2024年微短剧承制方的数量和热力值甚至未能跻身TOP10。
PART.2
多个微短剧基地“上线”
近百亿搅局“竖屏”之争
看上去,四川今年才将“网络微短剧”作为新业态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部署,角逐的步调已然落后了一些。
不过,成都也并非没有机会。
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将大力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这也意味着,在微短剧行业经历野蛮生长之后,成都能更好地迎头追赶。
▲川传影视硅谷微短剧拍摄基地(图源@郫都发布)
不仅如此,成都实际已聚集10余个相关产业园区,影视企业超过2000家,2024年影视产业园区规上企业的营收就已突破千亿元。
今年,成都更是依托产业园区新设了多个微短剧基地,为微短剧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产业载体。
由于各个微短剧基地的投资金额并未公开,我们简单梳理了各基地所在产业园区的投资金额,并根据产业园区的产业方向和定位做了折算,保守估计用于微短剧产业的投入能有几十亿甚至接近百亿左右,这个份额也是非常可观!
川传影视硅谷微短剧拍摄基地位于郫都区,投用时间最早,目前整合景区景点、古镇乡村、特色街区等打造外景基地,并打造公检法、医院、办公等实景片场,构建出“内棚外景”“棚景结合”的拍摄体系,已经成为“全国十大微短剧基地”。
其所在的成都影视城,拥有“1+16”摄影棚群落、亚洲最大单体摄影棚“视界一号”、超高清科创中心、数字光影街区等设施,可以为微短剧拍摄制作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哪吒之魔童降世》《八角笼中》《逃出大英博物馆》等我们熟悉的作品都出自这里。
▲亚洲最大单体摄影棚“视界一号”(图源@郫都发布)
7月,位于大邑的四川影视文创城正式投用四川省微短剧拍摄基地。该园区有着四川省首个专业电影级、行业领先的数字虚拟摄影棚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道具服装中心,《金猪玉叶》《2023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前任4:英年早婚》等多部作品均从这里走上荧幕。
▲四川影视文创城(图源@成都发布)
同样是7月,位于新川的成都智媒体城投入运营,在这里落地的中国西部微短剧产业基地,将锚定内容制作、投融资、短剧出海、内容审核和剧评五大产业功能平台。
而依据成都传媒集团的“1+3+N”微短剧产业布局计划,未来成都智媒体城将作为产业核心,与三圣乡四川网络文学产业园、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及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形成联动,组成微短剧“一站式”产业生态。
▲成都智媒体城(图源@高新发布)
不仅如此,微短剧“顶流”企业总部的强势入驻,也让成都的微短剧发展更具底气。
6月,新美集团全球微短剧总部项目落户成都未来科技城,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50亿元。
尽管新美集团进入微短剧领域仅有一年半,但凭借其全国本土最大的品效全能数字营销服务商的背景,在全国微短剧营销渠道的市占率已经超过40%、客户覆盖率达90%。
▲成都未来科技城(图源@成都高新)
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落地后,将建设全球首个“微短剧行业大模型”,围绕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推广、品牌营销、业务结算五大核心环节全面布局,打造国际一流的拍摄与运营基地,为成都构建起更完善的微短剧产业生态。
PART.3
多个影视头部企业聚集
激活微短剧潜能
当然,我们也能从具体的入驻企业和机构中,一窥成都未来微短剧行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
▲网络数据整理,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
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成都影视城已有500余家影视文创企业在此扎根,且每年都能新增100家以上影视、文创企业。
除了入驻有联瑞影业、灵河文化、壹同制作、慈文传媒等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全国最大电视剧后期制作公司鼎盛佳和以及全国最大服化道企业满天星外,这里还成功孵化出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成都文旅集团等影视川军10余家。
▲成都影视城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图源@蓉城文艺)
目前,成都影视城还积极与央视网(央视频)、湖南广电电视剧频道、中唐影业等头部平台洽谈,推动“精品短剧生产计划”“西南短剧创作生产基地”“短剧宣发平台”等产业化项目落地。
四川影视文创城则吸引了北京刚臣影业、东阳华裳锦绣、智造科技Virtueal公司、峨影集团、四川启幕未来影业等多家影视公司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影视文创城还是全国首个校内影视全流程创制生产基地,依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高校人才资源输出,先后创办了“川影·吕艳婷工作室”“中国电影投融资研究院”。
▲周星驰进军微短剧的首部作品《金猪玉叶》,就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合作参演
作为成都传媒集团发展微短剧产业的核心,成都智媒体城已实现广西山海星辰传媒集团、成都品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批入驻。
其中品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短剧内行人”,是国内唯一一家微短剧评论平台;山海星辰传媒则是一家微短剧全产业链条平台机构,目前拥有短剧版权超300部,月均票房超3.5亿元,爆款率超40%,稳居国内短剧行业第一梯队。
▲广西山海星辰旗下部分短剧海报
新美集团则长期与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腾讯等主流平台保持合作,2025年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中国最大的微短剧综合运营公司——新美九天集团,计划全年出品500+部微短剧。
不难看出,成都在影视行业上表现强劲,不乏有联瑞影业、慈文传媒、可可豆动画等多个传统、新锐代表企业。
虽然目前在微短剧龙头企业数量上与国内领先区域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背后专业的拍摄资源和影视产业积淀,以及越来越多微短剧基地的陆续投用,能进一步激活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潜能。
PART.4
“四川造”爆款频出
文旅跑出“大生意”的独特门道
发展微短剧行业,尽管成都仍需迎头追赶,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部分“爆款”已经杀出重围。
2023年9月,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把“四川造”微短剧带到大众视野中,该剧全网播放量超13亿,先后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点赞,成为“文化短剧”一大标杆。
时隔一年半,2025年3月上线的全网第一部全程采用四川话的短剧《家里家外》,上线3天播放量破10亿,开播一周多全网话题量破40亿,又创造了短剧行业有史以来的最高话题量。
▲图源网络
不仅如此,在两部现象级微短剧之间,还有许多挖掘文旅资源的爆火作品频频涌现:《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串联起武侯祠、都江堰等景点,在爱艺奇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川西奇遇记》讲诉川西民俗文化,全网浏览量突破2.5亿次.....
更进一步讲,四川省拥有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旅游资源24.5万余处,无论是“三国三苏三星堆”的历史底蕴,还是独特的方言文化符号,背后都是可待发掘的创作灵感。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极具地域特征的《东坡先生赶考记》、《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还成功上榜2024年中国微短剧服务社会指数TOP10,独占两席。
▲图源@咪咕阅读
影视行业,从来都是一个造梦的行业。微短剧也不例外。
并且,因为短平快的制作周期,较低的门槛,可以让梦圆得更快更容易一些。据媒体报道,目前横店最难找的短剧演员——会演戏的“爹”——最高日薪可达5000元;对投资人来讲,砸几百上千万的成本拍几十部短剧,只要能火一部,就是成功;于城市而言,则是经济价值和文旅推广的双赢,何乐不为!
最后,祝每位点赞、评论、推荐、转发的小伙伴们都能美梦成真哦!文末一键四连赶快走起!
来源:产业成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