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了,短剧市场上线《堂前尽孝》,疑似影射郭德纲郭麒麟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5 07:45 2

摘要:万万没想到,喜剧编剧和阎鹤祥只是开玩笑,但在脑洞大开的短剧市场,早已经有人这么干了,把相声界的某些八卦融入了短剧。

2025年9月,德云社相声演员阎鹤祥开启了直播带货生涯。

就在带货前几天,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账号提前预热引流,阎鹤祥连续开直播,在某次直播中他谈到了一件往事。

在阎鹤祥参加某喜剧综艺的时候,有位喜剧编剧给阎鹤祥开玩笑,你给我讲一讲你们相声界的烂事,我给你写几个段子。

万万没想到,喜剧编剧和阎鹤祥只是开玩笑,但在脑洞大开的短剧市场,早已经有人这么干了,把相声界的某些八卦融入了短剧。

这部短剧叫《堂前尽孝》,在网上刷到了该部短剧第22集,看完之后确实有似曾相识之感。

故事背景:

富豪林碧海和前妻生了一个儿子林云阳,孩子从小在乡下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林碧海和现任妻子张晓燕生了一个小儿子林云轩和一个女儿,一家住在城市豪宅里。

林云阳长大后被父亲林碧海接到了豪宅,他却在家里备受后妈和弟弟妹妹的欺凌,父亲林碧海宠爱相信小儿子又对大儿子非常苛刻,导致林云阳和父亲全家的关系非常紧张,最终在一次生日宴会上爆发了冲突。

故事发生场合:

在林云阳奶奶的寿宴上,林云阳和父亲、后妈以及弟弟妹妹发生了冲突,他历数后妈和弟弟妹妹对自己的各种欺凌后又痛斥了父亲林碧海。

高光时刻:

林云阳之所以对父亲一家感到极度失望,甚至不惜大闹生日宴,原因在于他在家里受到了各种欺凌和打压,在他大闹生日宴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台词。

父亲林碧海认为,他之所以经常用下跪等传统家法教训林云阳,其实是一种打压式教育,是为了林云阳好。

林云阳质问父亲,既然打压式教育这么好,为什么对弟弟林云轩却不采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厚此薄彼?

按照剧情所述,弟弟林云轩花了一万多块钱买双鞋,只穿一次嫌弃款式过时了就扔掉,确实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做派。

后妈张晓燕要求林云阳拿出当哥哥的态度来,不要苛刻对待弟弟妹妹。林云阳怒斥后妈这是道德绑架,而且他在家里受到的欺凌,一桩桩一件件背后都有后妈的影子。

在林云阳对父亲的控诉中,他认为弟弟妹妹对他的欺凌和诬陷是不公平的,但父亲林碧海根本不信任他才是罪魁祸首,嘴上说是打压式教育,实际上就是厚此薄彼。

关键时刻,后妈张晓燕突然站了出来阻止林云阳继续说下去:妈给你跪下,磕个头认错行吗?

林云阳则对后妈要下跪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她这种虚伪的把戏不过就是再一次的道德绑架。

在乡下抚养林云阳长大的奶奶心疼孙子,要带着林云阳回乡下,父亲林碧海追问:你不想留在林家了吗?

林云阳转过头掷地有声:这个林家是我的家吗?有属于我的地方吗?有我的房间吗?

就在林碧海感到震惊的时候,保姆站出来做证:林家确实没有大少爷林云阳的房间。

看完短剧《堂前尽孝》这个桥段,我们该怎么评价呢?

第一、确实和相声圈有些事情很像,但并不能说明什么

有不少熟悉相声圈典故和花絮的网友在《堂前尽孝》评论区留言,纷纷表示这部短剧似乎是在影射老郭他们家的事儿,也就是郭德纲和郭麒麟。

客观来讲,如果说《堂前尽孝》这个桥段没有借鉴郭德纲和郭麒麟以及传说中的“未央宫”生日宴,那反而没人信,包括短剧的名字“堂前尽孝”一听就是精心选择的,从剧情和台词的整体设计上看,《堂前尽孝》在内涵方面确实相当过分。

但是,即使《堂前尽孝》疑似内涵了郭德纲和郭麒麟以及“未央宫”,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内涵就是内涵,你也不能当真的看,何况《堂前尽孝》还特意标注了“本故事纯属虚构”。

第二、影视剧炒作八卦轶事只是“小聪明”

短剧《堂前尽孝》选择这个题材,一方面“家庭宫斗剧”确实也是很多网民喜欢看的题材,另一方面也存在该短剧借机炒作话题流量的可能,毕竟短剧市场讲究的就是一个“短平快”,怎么快怎么来,口碑和品质都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

影视剧如果也想搞这种炒作伎俩,恐怕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2025年8月份上映的《脱缰者也》在宣传片里刻意剪辑了父子关系桥段,让主演郭麒麟说出“我的爸爸爱不爱我”这样的台词,其炒作流量吸引眼球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结果呢?《脱缰者也》炒作一时爽,到最后却没得到多少票房,这个教训足够深刻。

不论是影视剧还是相声,拼到最后的还是作品质量,而打磨作品靠的是水平和心血,不论是短剧还是影视剧,如果把目光放在炒作八卦吸引眼球上,终归只是小伎俩。

第三、给相声行业带来了额外流量,但并不是好事

近二十年来,相声行业没少登上新闻页面,近几年更是在互联网各大平台形成了单独的相声领域,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有关相声行业的争论好像都和作品无关。

从“戏服”到“签字”,从“马拉松”到“未央宫”,从“送喜字”到“喝喜酒”,从“师徒官司”到“师徒论战”,从“毛巾牙刷”到“法人代表”,从“澳洲庄园”到“美国绿卡”,从“京剧老人”到“取关六百”......这么多相声行业的事情在网上被反复争论,同样都和相声作品没什么关系。

这一次的《堂前尽孝》属于短剧领域,但其内容却疑似内涵了相声行业的家长里短,和之前那些八卦一样确实给相声行业带来了额外的流量,但也仅此而已,这并不是好事。

相声行业不以相声作品吸引观众,反而经常以八卦轶事吸引网民,不是说坚决不允许炒作八卦,但也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最后形成外界对相声行业“破事多,作品少”的不良看法,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相声行业和相声艺术。

来源:西里有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