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部显然小看了坂田这个老鬼子,从八路军一方来看,坂田的战绩仅仅是云岭反扫荡的完胜,孔捷的独立团与坂田交手,政委李文英牺牲,孔捷负重伤,这在抗战初期是司空见惯的结果,因为装备的落后,反扫荡的代价总是巨大的,而且孔捷也成功突围了。所以八路军还未对坂田有过全面的了解
旅部命令李云龙从俞家岭突围,是对是错?从后面的战场结果来看,李云龙抗命自然是对的,因为新一团成功突围,但,要是李云龙服从命令,从俞家岭突围,会怎样?
答案是肯定的,必死无疑。为什么?咱们只看两点,一是俞家岭的看似攻击薄弱,二是李云龙正面突围后的巨大伤亡。
旅部显然小看了坂田这个老鬼子,从八路军一方来看,坂田的战绩仅仅是云岭反扫荡的完胜,孔捷的独立团与坂田交手,政委李文英牺牲,孔捷负重伤,这在抗战初期是司空见惯的结果,因为装备的落后,反扫荡的代价总是巨大的,而且孔捷也成功突围了。所以八路军还未对坂田有过全面的了解。
然而坂田的真正实力是什么,晋绥军楚云飞和方立功的交谈才是最权威的。
·忻口之战中,坂田联队一个联队就打垮中央军两个师,坂田联队隶属日军第四旅团,下辖5个步兵大队约4000人,中央军一个师大约在一万人左右,两个师就是两万左右,坂田以1:5的差距完胜,而且是击溃,是打垮。
·路野一战,楚云飞三五八团5000人,与坂田遭遇,不到一个小时,伤亡300,要不是跑得快,可能就被吃掉了,楚云飞的实力在剧中有目共睹。
所以坂田的实力很强,强到离谱,原因在于,这不但是个身经百战的老鬼子,还深研中国传统文化,他很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在苍云岭一战,他用的是“围三缺一”的理念,即在三面强攻的同时,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让敌人误以为兵力薄弱,但往往在缺口处埋伏重兵。为何这么说?
因为坂田的兵力分配很有意思。
苍云领是个小山头,也是扼守的要点,李云龙新一团背后,是正在转移的医院和机关,守住24小时,机关就安全了,但这个小山头不适合大规模阵地战,因为兵力摆不开,所以坂田联队的攻击是以中队为单位,坂田联队有4个大队,12个中队,但进攻时,只能是一个中队一个中队上,那每一轮进攻的同时,还有至少8个中队在哪里?李云龙没看到。
所以旅部的命令无疑是脱离实际的,而李云龙在收到命令后是有顾虑的,那些看不见的日本鬼子,在哪里藏着?
传令兵:“报告团长刚刚接到旅部命令,旅长命令新一团交替掩护后撤,从俞家岭方向突围,由771团和772团负责掩护新一团后撤。”
李云龙:“坂田联队的刺刀都顶在老子鼻子上了,这会儿后撤,亏他们想得出来,反正是突围,从哪儿出去不一样。”
张大彪:“团长,俞家岭方向是鬼子包围圈的薄弱点,从那边突围把握性大一些”
李云龙:“你懂什么?我们这一撤,坂田这个兔崽子准压上来,到那时候我们更被动,上报旅部,就说新一团已经和正面的敌人交战在一起了,没法撤出战斗。为了掩护兄弟部队顺利突出包围圈,新一团团长李云龙决心率全团向敌人发起进攻,击溃坂田联队,从正面突围。”
而俞家岭方向撤退的命令从表面上看,是李云龙忌惮坂田联队的追击,但事实上李云龙完全也可以在撤退俞家岭方向的途中,设置伏兵以及地雷,诱敌深入蚕食坂田的兵力,所以李云龙给出的理由明显不符合他的战术思维,真正使得李云龙不敢从俞家岭方向突围的原因,只能是俞家岭看似兵力薄弱,但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口袋阵。因为李云龙没看到坂田的全部兵力,而往往看似安全的地方,才是最危险的地方。
李云龙不去俞家岭,正面突围就绝对安全吗?绝对不是,而是比俞家岭突围多了一线生机。
李云龙突进500米,干掉坂田指挥部之后,坂田联队指挥混乱了吗?显然没有。
李云龙带领一支部队突围,遭到了猛烈攻击,张大彪更是受了伤,被困在山头,所以坂田的狡猾就在于联队虽然失去指挥官,但进攻却不会停止,这说明坂田的部署很周密,其下属更是自主能动性很强。
而且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何坂田会在指挥部的后方,设置强大的重武器阵地?换句话说,一般进攻方不是应该集中火力对付前面防守方吗?把机枪架设在指挥部后方,岂不是浪费资源,而这恰恰是坂田的狡猾之处。
坂田这一手让我联想到《我的团长》中,竹内联队在南天门修筑的反斜面阵地。
竹内不但在面对虞师的一面构筑坚固的工事,还在虞师根本看不到的山体反斜面设置强大火力,主要目的则是为战败后做准备。
试想虞师全胜,占领了南天门阵地,于是骄傲自满,并气势汹汹准备跨过南天门去缅甸打鬼子,当大量兵力出现在南天门背后的反斜面之时,日军隐藏的火力则会对虞师进行屠杀。
真实历史上日军的反斜面阵地战斗,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战争末期的防御战当中,比如在硫磺岛和冲绳岛,都有大量的反斜面阵地存在。虽然说这些战役最后都是日本人打输了。但是毫无疑问,凭借反斜面阵地日军给美军带来了不小的的麻烦。
日本人构筑反斜面阵地的本事可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血的教训。在1904年的旅顺攻城战中,俄军就曾经构筑了大量的反斜面阵地。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东鸡冠山北堡垒。
当进攻的日军在千辛万苦的攻占了俄军掩护阵地以后,却在俄军的反斜面阵地面前“尸山血海”。日军正是吸取了这场战斗的经验教训,这才有了日后的反斜面阵地战。
亮剑中的苍云岭之战,坂田联队很明显有这种反斜面阵地军事思维的影子,他在每一场战斗前都设想自己的战败,即便战败,也要用后方早已设置好的火力,给予对方最后,也是最沉重的打击。
虽然剧中对新一团突围的伤亡没有具体体现,但可以想象是惨痛的,如果真能毫发无损突围,总部何必撤李云龙的职。
所以,俞家岭突围是必死无疑,而正面突围虽有一线生机,也是艰难重重。
来源:视客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