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韶华》开播仅三天,收视率直接突破2.8%。没有流量明星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热搜预热,它靠的是什么?
一开播就冲上收视榜首,《灼灼韶华》凭什么抓住中年人的心?
2025年的荧屏,终于又来了一部能打的年代大剧。
《灼灼韶华》开播仅三天,收视率直接突破2.8%。没有流量明星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热搜预热,它靠的是什么?
很多人是冲着热依扎去的,却意外被一位62岁的“老面孔”牢牢摁在屏幕前——李勤勤。
她这一次,又演恶婆婆。但不一样的是,她演出了“恶”背后的算计、市井和一丝可怜,每一个眼神都像从旧时代巷子里走出来的真人。
这不是她第一次演这类角色,却可能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
热依扎这次挑大梁,饰演的褚韶华,不是一个开挂的完美女主。
家道中落,兄长无能,她被迫提前成熟。
有一场戏特别扎心:哥哥褚韶中为贪便宜囤积药材,结果亏空了家底。热依扎站在药柜前,手指微微发抖,嘴角紧抿,想骂又不能骂。
那种压抑、无奈、又不得不迅速冷静下来的状态,她只用几个表情就传递得清清楚楚。
嫁入陈家也不是终点,而是她商业智慧的起点。
她不愿被困在后院煮饭带娃,千方百计说服丈夫和公公让她进入药铺帮忙。没有金手指,不靠突然的运气,她靠的是实打实的观察和胆识。
比如她从婆婆私藏白糖的细节推出药材市场的波动,果断建议陈家调整进货策略——这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样子。
她不像某些剧里的女主天天谈理想,她是从柴米油盐、账本差价里一步步挣出她的话语权。
还记得《幸福到万家》里那个唯唯诺诺、让人看得憋屈的王庆来吗?
唐曾这次彻底翻身。
他饰演的陈大顺,尊重妻子、心疼妻子、支持妻子。新婚第二天婆婆故意刁难褚韶华,他立马站出来说:“是我不让她早起,别怪她。”
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稳定沉着,人物立住了。
他不只是口头说说。妻子想去药铺,他不动声色在母亲面前“演苦情戏”;妻子提出经营新思路,他认真听取、全力配合。
甚至遭遇土匪时,他第一反应是护住韶华,喊她“快跑”。
这种担当,让很多中年男性观众看得舒服——“疼老婆,本来就不是丢人的事”。
可惜编剧没放过他。陈大顺中途意外离世,也成了全剧最大的意难平。
但正因为他的“太好”,才让褚韶华后来的孤独成长更显真实和残酷。
如果说热依扎和唐曾负责“挣好感”,那李勤勤就是负责“拉仇恨”的那个。
她演的陈太太,一出场就写着“算计”二字。
儿子大婚,她溜到后厨盯着厨子手里的肉和米,斤斤计较:“肉切这么厚干嘛?改用糙米!”
儿媳妇生了女儿,她转身就把补身体的鸡蛋端走四个,嘴里嘟囔:“丫头片子吃什么精贵东西”。
她坏,但坏得接地气。
不是脸谱化的恶毒,而是那种市井小民式的吝啬和控制欲。她觉得自己好不容易熬成婆,就得摆足架势,压儿媳妇一头。
很多观众边看边骂:“这和我妈当年的婆婆一模一样!”
李勤勤厉害在哪?
她连翻白眼的角度、撇嘴的弧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就浮夸,少一分则无力。
她让这个婆婆可恨,却也可信。你不会觉得是“演戏”,只觉得那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人。
不只是演员演技在线。
更因为它拍出了岁月的质感、生活的摩擦和选择的重量。
褚韶华没有一步登天,她得应付婆婆、平衡夫妻关系、摸索生意门道;
陈大顺好,但他也会累、会怕、会无奈;
就连婆婆,也有她固执背后的恐慌——怕失去地位、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灼灼韶华》的成功,在于它不轻浮。
它认真把一个女人如何在不友好的时代中挣出活路讲得扎实、有说服力。
它也让观众看到:好剧不需要哗众取宠,真诚的表演和扎实的剧本,永远能打动人心。
好演员从不辜负观众
62岁的李勤勤,又一次证明了“角色无大小”。
哪怕人设不讨喜,哪怕不是主角,她用演技让别人记住了她。
而热依扎和唐曾,也凭借这部剧再次站稳实力派的位置。
所谓好剧,大概就是这样的——每个角色都在发光,每个人物都像活过。
《灼灼韶华》值得一追,不为别的,就为那口醇厚扎实的“人间真实”。
本文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作者介绍
来源:陈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