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原著里,李云龙的部队渗透得快,抢先把大孤镇给占了,等楚云飞反应过来,他的三个营已经被李云龙的部队像包饺子一样给“包”在了镇子里,互相联系不上,后勤也给掐了。楚云飞气得够呛,但最终并没真正开火。双方是斗智、斗胆、斗气势,但没斗子弹。这是一场精彩的“冷对峙”。
今天来聊聊这个《亮剑》里非常有意思的假设:如果李云龙和楚云飞在大孤镇真的撕破脸皮,刀枪相见,楚云飞就一定会输吗?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觉得:“那肯定啊!李云龙多厉害啊,楚云飞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但事情真要这么简单,也就没意思了。得把双方的老底都翻出来,放在当时当地的天平上称一称,才能看出点门道。
首先,得把“大孤镇对峙”这事儿本身说清楚。
在原著里,李云龙的部队渗透得快,抢先把大孤镇给占了,等楚云飞反应过来,他的三个营已经被李云龙的部队像包饺子一样给“包”在了镇子里,互相联系不上,后勤也给掐了。楚云飞气得够呛,但最终并没真正开火。双方是斗智、斗胆、斗气势,但没斗子弹。这是一场精彩的“冷对峙”。
可现在,咱们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某个小兵枪走了火,或者楚云飞咽不下这口气,脑子一热下令强攻,那会怎样?楚云飞就一定输?我看未必。咱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方面:看装备水平——楚云飞占绝对优势!
这可是硬指标,一点做不了假。
楚云飞的358团:那是正儿八经的晋绥军王牌团,是加强团!正常一个团也就一千多号人,但楚云飞这个团,足足有五千人!都快赶上一个旅的编制了。要枪有枪,要炮有炮。他有一个庞大的炮兵营,这可是大杀器。步兵营的轻重机枪配置,肯定也比八路军强得多。士兵的军装、弹药、伙食,那都是“中央军”的标准(虽他是晋绥军,但装备补给受重庆方面关照)。
李云龙的独立团:这时候的独立团,经过发展,也确实兵强马壮了。具体有多少人?整整8个营,人数上,李云龙占据优势。最关键的是装备。独立团的家当,那是靠打鬼子、伪军一点一点“攒”出来的,虽然也有步兵炮、迫击炮,但数量和炮弹储备,绝对没法跟楚云飞的炮兵营比。重火力上,李云龙是吃亏的。
所以,从纸面实力看,楚云飞是妥妥的土豪,李云龙是暴发户。真要拉开架势打阵地战、消耗战,楚云飞的赢面非常大。他的炮兵几轮齐射,就能给李云龙的阵地造成巨大压力。
第二方面:看部队位置和战场态势——李云龙占了先手便宜!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虽然楚总实力强,但李云龙不按套路出牌,他把棋下成了“鬼棋”。楚云飞的五千人不是抱成一团的,他的三个营(差不多是他大部分主力)被李云龙分割包围在大孤镇里,成了“瓮中之鳖”。镇子外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都被李云龙的部队控制了。这就好比:楚云飞是一个重量级拳王,力气大,拳头硬(兵力装备优)。但刚一上台,就被李云龙这个轻量级选手一下蹿到身后,用绳子从后面把他给勒住了(分割包围)。拳王空有一身力气,但胳膊抡不开,重心不稳,非常别扭。
所以,战场主动权,一开始就在李云龙手里。他不想打,就可以一直围着,饿也能饿死你。楚云飞想破局,就必须从外部调动部队,来攻击围困大孤镇的八路军,从而“里应外合”,解大孤镇之围。这就变成了“围点打援”的变种,只不过“点”是自己人。
第三方面:看指挥官风格——龙飞之争,各有千秋!
李云龙:打仗鬼才,泥腿子出身,灵活机动,不择手段。他的信条是:“只要能赢,老子啥招都敢用。” 他擅长偷袭、埋伏、心理战、贴身短打。在大孤镇,他把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我不跟你比谁炮多,我跟你比谁狠、谁快、谁更不要命。他掐住你的喉咙,让你有劲使不出。
楚云飞:科班出身,职业军人,精通战术理论和兵法。他骄傲,看重军人的荣誉和尊严。他的打法更偏正规,注重火力配置和梯队进攻。你让他指挥一个团打一场标准的攻防战,他可能比李云龙还在行。但遇到李云龙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套路,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有点懵,感觉受到了侮辱。
但如果真打起来,楚云飞会一直懵下去吗?绝不会。他是个极其优秀的指挥官,一旦从最初的震惊和愤怒中冷静下来,他会迅速评估局势,制定最专业的解围方案。
第四方面:推演一下真开战的几种可能
一, 楚云飞怒而攻城,头破血流这是楚云飞最可能输的一种情况。如果他被气得失去理智,命令镇内部队强行突围,或者命令外部部队仓促进攻李云龙的阻击阵地。那正好中了李云龙的下怀。李云巴不得你出来打。你的部队在镇子里展不开,冲出来就是活靶子。你外部的部队来得急,没有周密计划,很容易被李云龙早已准备好的部队依托地形阻击,伤亡惨重。这种情况下,楚云飞必输,而且会输得很惨。
二,楚云飞冷静应对,内外夹击这是楚云飞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他强压怒火,回到团部,摊开地图,冷静地调兵遣将。他会命令镇内部队固守待援,消耗李云龙的围城部队(你围我,你也很累的)。同时,他会精确计算,调动其最精锐的部队和炮兵,选择李云龙包围圈最薄弱的一点,进行猛烈的、有准备的突击。他的炮火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只要打开一个缺口,和镇内部队汇合,战场态势瞬间逆转。李云龙的部队就可能反被内外夹击。即使李云龙见好就收,及时撤退,楚云飞也算达成了解围的目标,打破了李云龙的封锁。这种情况下,楚云飞不算赢,但绝对没输,至少是个惨烈的平局。
三,李云龙见好就收,不占便宜这是最符合李云龙性格,也最符合历史事实的走向。李云龙的目的不是消灭楚云飞,而是秀肌肉,是警告楚云飞:“你别惹我,老子不好惹,有本事咱就去打鬼子,别窝里斗。” 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如果楚云飞外部援军真的组织起有效进攻,李云龙大概率不会死磕。他会嘿嘿一笑:“楚兄啊,跟你开个玩笑,怎么还急眼了?弟兄们,风紧,扯呼!” 然后部队迅速化整为零,撤出战斗,钻进山沟里。楚云飞夺回空荡荡的大孤镇,除了生气,啥也得不到。这种情况下,没有输赢,只有心理上的博弈,李云龙略占上风。
结论:楚云飞一定会输吗?
不一定。
大孤镇的局面,是李云龙凭借其超乎常人的战术嗅觉和胆量,精心营造出来的一个“战略优势”。在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他捏住了楚云飞的七寸。
但拥有优势,不等于一定能转化为胜势。就像你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不代表你一定能赢钱。
楚云飞强大的综合实力,是他翻盘的资本。只要他不犯“愤怒上头”这个低级错误,冷静下来凭借其优秀的军事素养和硬件实力组织反击,最可能的结果就是第二种,一场残酷的消耗战,双方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谁也吃不掉谁,最后可能打成僵局或者不了了之。
李云龙是狼,擅长闪电般扑咬猎物的要害;楚云飞是虎,力量雄厚,正面碾压能力强。狼趁虎打盹咬住了虎的脖子,但虎一旦反应过来疯狂挣扎,狼也未必就能咬死虎,更可能的是双方都受重创。
所以,真打起来,没有“一定输”的说法。更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让日本鬼子看了大笑话。而这,也正是为什么两位英雄最终都极其克制,没有让这场冲突升级的真正原因。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咱们之间的账,可以先记着,但眼下,共同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
这盘棋,下到恰到好处时收手,才是两位高手真正的智慧。留给我们观众的,就是对着这个没发生的“如果”,津津有味地讨论上半天了。
来源:小六经典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