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剧《生万物》争议的批判:从演员表现到历史叙事的多重问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4 00:35 2

摘要:杨幂素颜增重演农妇却遭群嘲,其台词念“俺”似朗诵,柴房落难时仍带着半永久妆容,将“土地悲歌”演绎成了“千金下乡体验秀”。与倪大红将吝啬地主刻画得入木三分、秦海璐用真实演技碾压滤镜形成鲜明对比,某顶流的表演让精致妆容比剧情更抢镜,农民的血泪成了明星镀金的工具,实

第一幕:演员塑造与角色灵魂的背离

流量明星的农妇形象塑造失败

杨幂素颜增重演农妇却遭群嘲,其台词念“俺”似朗诵,柴房落难时仍带着半永久妆容,将“土地悲歌”演绎成了“千金下乡体验秀”。与倪大红将吝啬地主刻画得入木三分、秦海璐用真实演技碾压滤镜形成鲜明对比,某顶流的表演让精致妆容比剧情更抢镜,农民的血泪成了明星镀金的工具,实在可悲。

群像与主角的失衡

蓝盈莹饰演的泼辣村妇、邢菲饰演的天真悲剧角色获得赞誉,这反而衬托出主角沦为工具人。导演试图用“糙汉纯爱”来掩盖演技空洞,如封大脚八抬大轿的桥段被过度吹捧,实则暴露了创作的惰性。当配角撑起全剧灵魂时,主角却成为了突兀的存在。

第二幕: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呈现

美化地主形象

剧中地主费左氏被描绘成“节日送米、农忙发种”的慈善家,却刻意抹去了《佃农契约》中“见东家行跪礼”“天灾自负损失”等剥削性条款。山东省档案馆1932年的原件明确记载了这些史实,把剥削美化成施舍,如同给绞架镶金边。

歪曲农会运动

农会因“不得人心”而解散的设定,公然违背党史。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百万农民在中共领导下开展减租抗税运动,无数农会成员被反动派屠杀。剧方将革命火种污蔑为“乌合之众”,这种篡改历史的行为令人愤慨。

颠倒抗战叙事

抗战情节中,该剧吹捧地主“毁家纾难”,贬低贫农“躲难自保”,完全颠倒了历史。真实的抗战中,贫农是参军的主体,沂蒙山区“最后一碗米送军粮”的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编剧似乎忘记了是谁用独轮车推出了淮海战役。

第三幕:资本影响下的伪现实主义

数据与内涵的失衡

片方吹嘘“播放量破亿、豆瓣8.5分”,却回避了#是生万物不是万物生#的集体误读。观众连剧名都记不住,谈何共鸣?所谓的“土地深情”只是热搜关键词的空洞表现,缺乏真正的精神内涵。

农耕仪式的表面化

打春牛、犁地收割等场景被包装成“文化厚重”的表象,却抽空了阶级叙事的内核。杨幂在田埂摆拍“劳作美学”,而真正的农民却对“18亩地不算贫农”的台词感到愤怒。主创团队用镜头剥削土地,这种伪善比旧地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结语:当创作被资本左右

该剧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它自身就如同资本操纵下的产物。资本如同剧中的地主篡改历史,流量明星如同被榨取价值的佃农,观众则如同被强行“播种”虚假记忆的土地。若真的想要致敬土地,就应该让倪大红、秦海璐等演员的真实演技成为照妖镜,而不是用杨幂的眼泪来包装虚假的内容。当创作的脊梁被资本掰弯,再精致的作品也只能长出精神的毒麦。

来源:工业新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