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雷》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的歌剧电影,由凌子风、侣朋联合执导,侣朋、凌子风、朱今明、海啸共同编剧,魏秉哲、华松如、罗民池、郭兰英等主演。影片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江两岸农民运动为背景,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
北京日报客户端影视频道精选多部经典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那些峥嵘岁月,本期推荐经典影片——《春雷》。
影视介绍
《春雷》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的歌剧电影,由凌子风、侣朋联合执导,侣朋、凌子风、朱今明、海啸共同编剧,魏秉哲、华松如、罗民池、郭兰英等主演。影片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江两岸农民运动为背景,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
剧情简介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某县莲湖乡党的负责人潘亚雄受党的指示,返乡组织农民武装夺取政权。北伐军军官李国梁给大地主潘荣斋送来密信,叫他暂时躲避,日后卷土重来。潘荣斋一面准备潜逃,一面密谋破坏农会,其阴谋被潘亚雄发现,潘荣斋立即扣押了潘亚雄和农运积极分子满妹子。县农会负责人唐震得知这一消息,不顾县农会委员易宗秀的反对,带领农民攻破了潘家大屋,但潘荣斋却被易宗秀放走。莲湖乡的土豪劣绅被打倒后,农民成立了农会,分享胜利果实。之后,发生了“马日事变”,李国梁和潘荣斋乘机配合行动,准备血洗城乡。唐震动员纠察队武装保卫革命,易宗秀不顾群众反对,根据陈独秀的指示解散纠察队,使革命力量遭到损失,潘亚雄和许多纠察队员牺牲。但是,革命力量又重新聚集起来,展开了新的斗争。
导演故事
凌子风
凌子风,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生于北京。
1933年考入 北平美专西画系,1934年毕业于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同时常在表演系旁听,在影片《保a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1938年到延安,导演了多部话剧,他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3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于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与水华、成荫、崔嵬并称“北影四大帅”。
导演作品有《边城》、《骆驼祥子》(编导)、《李四光》、《红旗谱》、《陕北牧歌》、《中华女儿》等。
并凭借《边城》(1984)荣获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侣朋
侣朋,1936年任全国教育救国会理事,1937年10月去延安,1938年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之后又创办安吴堡青训班艺术连,随后在延安、东北从事文艺工作。1954年调入北京,历任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电影史诗《中国革命之歌》领导小组副组长、文化部艺术管理局顾问等职。曾率领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出访苏联、波兰、斯里兰卡、孟加拉等10多个国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在延安因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发给奖金。在东北时期创作了《血债》、《牢笼记》、《血海深仇》、《星星之火》等歌剧、话剧。调入北京后,又创作了《候鸟》、《矿工的女儿》、《窦娥冤》等歌剧,其中《窦娥冤》获庆祝建国30周年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
编剧故事
朱今明
朱今明,中国电影摄影师,1915年8月生于江苏南通,1989年6月卒于北京。中学时与赵丹等人是同窗好友,并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话剧。 1934年,由赵丹介绍,进入上海明星公司学摄影,期间还业余从事话剧的舞台美术工作。1937年去新疆进行抗战戏剧演出活动。1939年在新遭反动派逮捕入狱。抗战胜利后进入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遥远的爱》、《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等名作。解放后参与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筹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总摄影师,并先后参加拍摄了《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等影片。1956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曾兼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并拍摄了《上海姑娘》、《风暴》、《烈火中永生》等十几部影片,曾经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总摄影师、技术委员会主任。 “文革”后兼做导演,曾执导《蔡文姬》、《孔雀公主》等片。
演员故事
魏秉哲
魏秉哲,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早年曾在东北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任演员。1950年12月东北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在哈尔滨首演了大型歌剧《星星之火》,侣朋任导演,苏扬、刘洙任指挥,主要演员有张洛、梁彦、张羽、周星华、魏秉哲、张扬、王竹君、刘贵仁、刘志坤、孟希飞、王守全等(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黑龙江省志·文学艺术卷》第570页)。后在中央实验歌剧院(1964年改为中国歌剧舞剧院)任演员。1962年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排演歌剧《白毛女》,演员除了王昆、郭兰英、李波、魏秉哲、罗民池、方元、赵振立等剧院演员外,又邀请陈强、李进、前民、赛声、刘燕瑾等过去曾在剧中扮演过角色的老演员加盟,由老导演舒强排练(邱玉璞《在探索创新中前进的中国歌剧舞剧院》)。1980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歌剧《贺龙之死》,主要演员宋晰宁(饰薛明)、高玉发(饰贺龙)、魏秉哲(饰周总理)(舒铁民《艺文轶事——我的音乐之路》)。
郭兰英
1929年12月出生于山西平遥县一个贫苦家庭。她六岁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七岁在山西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十一岁随戏班到太原市演出,她先后演出过《李三娘挑水》、《秦香莲》、《天河会》《二度梅》《金水桥》等等一百多部传统戏,扮演角色唱坐俱佳,在戏曲表演方面初露头角,享誉塞外剧坛。
1946年秋,她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
1947 年,郭兰英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边学习边参加演出。1948年8月在石家庄成功演出《白毛女》而闻名。后演出《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血泪仇》等歌舞剧,受到老百姓的欢迎。1949年4月,她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2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以演唱《妇女自由歌》获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一份厚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兰英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主要演员,并担任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她主演的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春雷》、《红霞》、《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红梅岭》《红云岩》等,创造了喜儿、满妹子、红霞、小芹、刘胡兰等一系列生动艺术形象。
郭兰英是新中国民族新歌剧、民歌演唱的奠基人。1963年举办郭兰英独唱音乐会,开创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郭兰英为新歌剧艺术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郭兰英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歌唱特色。由于她少年时受过戏曲演员的严格训练,艺术功底很深,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她所扮演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郭兰英还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访问了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81年举办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原名: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 1994由中央文化部山西省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郭兰英从艺60年大型音乐会以及由中央电视台与山西省政府联合拍摄12集音乐电视剧《郭兰英》,并出版发行了大型画册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关云阶,原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演员,曾演过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在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饰演菩提祖师。
王嘉祥
王嘉祥,男,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早年为中央实验歌剧院(1958 年更名为中央歌剧舞剧院)演员。该院院长卢肃亲自参加编剧,于1957年创演了大型神话歌剧《槐荫记》,以于莲芝、王嘉祥为代表的演员们多年向戏曲学习的成果得以实践。1960 年,以侣朋、陈紫为首的艺术家又创演了歌剧《窦娥冤》,陈紫的作曲被称之为“放一异彩”,加之郭兰英、王嘉祥等出色地表演,把中国歌剧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高度。1964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成立,王嘉祥任演员。1964年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农友歌》编曲。他摸索出了鼻弹音与京剧念白相结合的吐字发声基本功,196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北海公园教赵忠祥等学生练声。1993年逝世。
综合1905电影网、豆瓣电影、新华网等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