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年代剧《生万物》:于土地之上,见时代风华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3 20:28 3

摘要:在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中,年代剧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情感深度,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生万物》这部年代剧凭借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泛热议,收视成绩斐然,成功打破了近三年 CCTV8 的收视纪录,在爱奇艺站内的弹幕互动量也强势突

在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中,年代剧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情感深度,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生万物》这部年代剧凭借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广泛热议,收视成绩斐然,成功打破了近三年 CCTV8 的收视纪录,在爱奇艺站内的弹幕互动量也强势突破 1亿条。该剧改编自赵德发先生获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以鲁南天牛庙村为背景,叙写宁、封、费三大家族在1926年至1944年近二十年风雨飘摇中的命运沉浮,生动展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深厚而复杂的情感纽带,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人们的挣扎与奋进。

土地为根,深植文化基因

土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孕育了无数文化与精神的源泉。《生万物》紧紧围绕“土地”这一核心元素,将土地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刻探讨了土地在人们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重要意义。

剧中,地主宁学祥对地契的执着达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地契,这一承载着土地所有权的凭证,在他眼中,不仅仅代表着财富与地位,更是家族传承的象征,是他一生的心血与寄托。他坚信“粪是粮之魂,粮是粪之精”,始终将粪筐不离身,亲自参与农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畏与热爱。这种对土地的执念,反映出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阶级的灵魂缩影,他们将土地视为一切,为了守住土地,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甚至是亲情。宁学祥在女儿宁绣绣大婚之日,面对土匪以土地赎人的要求坚决拒绝,他虽冷酷无情,却也真实地展现了他对土地的极端重视,也深刻揭示了旧时代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现实。

而对于广大佃农而言,土地同样是他们的生命之源。封大脚在暴雨中护秧的场景令人动容,他虔诚地跪拜在土地上,仿佛在向土地祈求庇佑。在他心中,土地不仅仅是生产粮食的地方,更是一种信仰,是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当日军屠村,村民们将种子藏于山缝之中,这一行为将土地升华为民族生存意志的象征。种子,象征着希望,代表着土地孕育生命的力量。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磨难,只要土地在,种子在,希望就永远不会破灭。这种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深深扎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基因之中,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

人物群像,尽显人性光辉与复杂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离不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生万物》在人物塑造方面堪称一绝,通过对宁、封、费三个家族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画卷,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女主角宁绣绣的命运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她原本是地主家的闺秀,生活优渥,然而大婚当日,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遭遇土匪绑架,父亲宁学祥因吝啬土地拒绝赎人,妹妹代嫁,这一系列的打击让她的生活瞬间跌入谷底。但宁绣绣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她毅然决然地断亲,转身投入到农村的劳动生活中,实现了从地主阶级向农民阶级的身份转变。在与封大脚的相处中,她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土地上劳作,如何与贫苦的农民们共同生活。她的坚韧、善良和勤劳,使她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从下地劳作、买牛犁地到开仓放粮、抵御外敌,宁绣绣的每一步成长都令人为之动容。她的身上既承袭了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超越时代局限的个体觉醒光芒,成为了一位在命运风暴中主动搏击、寻求自我实现的新女性形象。

封大脚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形象,他对宁绣绣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自小暗恋绣绣的他,在绣绣最困难的时候,用八抬大轿将她迎娶进门,给予了她温暖与依靠。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身上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努力劳作,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他与宁绣绣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在艰苦的岁月中显得格外珍贵,成为了剧中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线。他们的爱情故事,让观众看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平凡人之间真挚而坚定的情感力量。

除了男女主角,剧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地主宁学祥,虽然有着剥削阶级的冷酷和贪婪,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勤劳节俭、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他的复杂性格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让人对他既痛恨又有些许理解。费左氏作为费家的当家主母,早年守寡,肩负起了家族的重任。她性格宽厚,在费文典的劝说下,能够释放永佃权、开仓放粮接济难民,展现出了善良和深明大义的一面。然而,封建礼教和女性贞洁观念的束缚,又让她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显得愚昧和无奈,最终走向了孤苦伶仃的疯癫结局。银子,作为佃户家长女,生活的困苦让她早早地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为了家人,她无奈委身于比自己父亲年龄还大的宁学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有着不认命的倔强,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着生活的希望。这些人物形象各有千秋,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剧丰富而精彩的故事。

艺术呈现,还原时代风貌

《生万物》在艺术呈现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实景拍摄、方言运用和对农耕场景的细致描绘,为观众生动地还原了 20 世纪上半叶鲁南农村的真实风貌,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剧组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包下了200 多亩地进行全年实景拍摄。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获,从犁地时的辛勤劳作到守望庄稼时的满心期待,完整地呈现了农民们在土地上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从农民们的穿着打扮到农具的使用,从村落的布局到房屋的建筑风格,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观众在观看剧集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烟火气。

剧中大量运用了山东方言,“俺”“拉呱”“知不道” 等方言词汇的频繁出现,不仅让角色更加贴近生活,也增强了地域文化特色。方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同时,剧中还对一些传统农耕场景进行了复原,如 “打春牛” 等仪式,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也唤醒了城市年轻人血脉中的农耕记忆,让他们对土地和劳动者产生了更深的共情。

时代回响,引发情感共鸣

《生万物》这部剧虽然讲述的是近百年前的故事,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却与当代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与土地的联系逐渐疏远,但对土地的那份眷恋和对根的追寻,依然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剧中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敬畏以及在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生存的精神,让当代观众看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努力 “把苦日子过成花” 的乐观态度,也给予了当代人鼓舞和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剧中人物的精神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榜样和启示,让我们明白只要心怀希望,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同时,该剧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的细腻描绘,也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封大脚与宁绣绣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封家一家人之间相互扶持的亲情,以及村民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团结一心的友情,这些情感在剧中交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忙碌中忽略了身边的情感,而这部剧则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珍惜这些宝贵的情感财富。

《生万物》无疑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电视剧。它以土地为线索,串联起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风貌,同时也引发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土地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到了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在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中,这样一部用心制作、充满诚意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相信《生万物》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一部经典的年代剧佳作。(作者:魏志尚)

来源:月影星辰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