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招其实是沈皇后玩剩下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22:38 3

摘要:孔嬷嬷到盛府做教导嬷嬷的时候,看出了墨兰和如兰之间的关系,但是她从不说教。一直忍到一次插花的课程上,墨兰一直缠着嬷嬷请教如何插花,而如兰几次开口都被墨兰堵了回去,而明兰则是在一旁默默插着花,默默观察墨兰、如兰争吵,嬷嬷如何应对。在此期间,孔嬷嬷也不说墨兰,后面

知否剧里引用了不少“至理名言”。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句话出现了好几次。

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当水烧开时,与其用水瓢扬走沸热的汤水,不如抽掉锅底的柴火。前者是只顾眼前,后者才是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明兰从孔嬷嬷那里学来的道理,在她后来的人生路上实战了好多次。

孔嬷嬷到盛府做教导嬷嬷的时候,看出了墨兰和如兰之间的关系,但是她从不说教。一直忍到一次插花的课程上,墨兰一直缠着嬷嬷请教如何插花,而如兰几次开口都被墨兰堵了回去,而明兰则是在一旁默默插着花,默默观察墨兰、如兰争吵,嬷嬷如何应对。在此期间,孔嬷嬷也不说墨兰,后面直接谎称要喝药,留下墨兰和如兰争吵,你一言我一语,两个人开始动手,开始闹得不可收拾了,嬷嬷才出现,一同请了盛泓、王大娘子,连带林小娘一起,说明其中利害关系,把盛泓最看重的名声说与盛泓听,最后又狠狠发落了三个兰。

孔嬷嬷的这一手“釜底抽薪”的管教方法,三个兰中唯有明兰领悟到了,并学到了精髓。

明兰第一次用到“釜底抽薪”的招式,是在自己第一次掌家的时候,她刚管家,王大娘子和林噙霜就各自送自己的奴仆过来当眼线。可是这些丫鬟仗着是长辈送过来的,一个个都不听使唤,甚至阳奉阴违。明兰自己又不好得罪人,说不得,打不得;说了她们也未必听。所以明兰就任由她们在院里摔碟子,缠着院里的哥们,等事情闹大了,王大娘子自己坐不住了,自己来院里替她管教,并打发出去。

丫鬟是长辈送过来的,由家中主母这个长辈打发出去,任谁也说不了明兰什么。

第二次“釜底抽薪”是在酉阳老家。盛家的长女淑兰嫁了那个孙秀才,每次孙秀才发火,盛家为了淑兰,为了还没嫁出去的女儿,所以每次孙秀才一吵架,盛家就送铺子或金银钱财来息事宁人,可孙秀才尝到滋味后,不但不感恩,反而每次都得寸进尺。甚至最后还要纳娼 ji入门,这才逼得盛家想要和离。盛家有祖训,不和娼 ji互称姐妹。但是孙家又不会轻易放弃盛家这么丰厚的嫁妆,盛家又怕淑兰被休,还想着像从前一样送铺子解决。

明兰站出来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既入穷巷,应及时调转。”淑兰只有和离,离开孙秀才这个软饭男,才能开始新生活。

第三次“釜底抽薪”就是明兰搬到澄园,小秦氏和顾家四房、五房都各自送了一些老妈子和年轻丫鬟来当眼线。这件事情和明兰在盛家管家的时候性质是一样的,甚至还更凶险。面对着长辈送的眼线,不能光明正大的赶出去,以免落了“欺负老奴”,看不上长辈的把柄。

顾廷烨想要当坏人,把这些人赶出去;明兰不让,说这只是扬汤止沸,而且后面她们还会找油头送眼线过来。于是明兰又和上次一样,让这些丫鬟嬷嬷去闹,去打架;甚至联合常嬷嬷使计,最后光明正大,有理有据在沈国舅、小沈氏的见证下,打发了这些眼线。

第四次则是顾廷烨深陷牢狱,澄园有内贼,但是只有前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所以,明兰就故意在团歌的满月宴上设计,看谁下黑手。一举处理了凤仙。

而剧中一个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小邹氏,其实她根本不是一手好牌。她只是沈家的一张牌而已。

沈皇后之所以把小邹氏嫁进沈家当妾,还封了一个诰命,其实就是捧杀。早在大邹氏在世的时候,其实邹家人就是一群靠着吸姐姐大邹氏的群体。后来,大邹氏为了救沈皇后,穿上她的衣服引开叛军被割首示众。沈珍珠当上了皇后,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她这个皇后是大邹氏的命换来的。

以沈皇后对邹家人的了解,这次的恩情,他们是估计会吃一辈子的。邹家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全靠着恩情吃饭,今天要钱,明日要官,何时才是尽头啊。所以腹黑如沈皇后,打着报恩的噱头,给个诰命,让小邹氏进沈家做妾。而沈皇后还让妹妹小沈氏一直替小邹氏说话,沈国舅还宠她。让那个没头脑的小邹氏眼盲心瞎,养大了野心,便忘了分寸,最后闯出陷害英国公嫡女这个主母,害得朝堂新旧臣不和,朝堂动荡。这么大的一顶帽子扣下来,连皇后都要脱冠戴罪。

而这个事情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邹氏一族了,甚至沈皇后、沈家还能博得知恩图报的名声,而邹氏一族则是烂泥扶上不墙。

来源:七月末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