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喊卡那刻,他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瘫在雨里,嘴角却挂着笑——陆沉舟终于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
凌晨四点横店还飘着雨,于朦胧拎着那把十三斤重的天玺剑,在泥水里一遍遍摔。
三个月,每天摔二十次,膝盖磕到麻木,就为杀青那场“一剑破三阵”。
导演喊卡那刻,他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瘫在雨里,嘴角却挂着笑——陆沉舟终于活成了他想要的样子。
《长夜行》预告片里,他一个转身,衣袂扫过镜头,弹幕齐刷刷刷“这不是我认识的小狐狸”。
确实,从前那个白衣飘飘的“古装美男”这次成了暗夜司首领,尸魔王族的血让他连呼吸都带着杀气。
最绝的是雨夜对峙那场,他眼神冷到结冰,剑尖却抖了一下——那一下,把陆沉舟的“亦正亦邪”抖成了活人。
可谁能想到,拍这场戏前,他偷偷把原著里“陆沉舟杀第一个人”的段落抄了三十遍。
抄到“血顺着剑槽滴进雪里”那句,他突然跟导演说:“这场别用血浆,用雨水冲淡了更瘆人。
”后来成片出来,观众在弹幕刷“这滴雨比血还疼”,他窝在横店小宾馆吃泡面,笑得像个刚偷到糖的小孩。
另一边,《风起大漠》的片场在宁夏沙漠,零下十五度,他穿着三十斤的汉代铠甲骑马追狼。
第三次坠马时,副导演冲过来喊停,他摆摆手,把脱臼的胳膊自己怼回去,接着拍。
那场“雪夜赤手搏狼”成了剧组传说——其实狼是特效,但他真把手伸进冰水里泡了十分钟,拍特写时关节都紫了。
后来花絮流出,粉丝哭成狗:“他连疼都没喊一声。
”
最戳人的是两场戏的对比。
在《长夜行》里,他最后用焚河剑诀劈开魔宗六河,特效炸成烟花;而在《风起大漠》里,李敢被霍去病一箭穿心,镜头只给了他一个踉跄的背影。
前者绚烂如神话,后者静默如史书——一个演员,把两种极致演成了自己的左右手。
杀青那天,他蹲在宁夏的黄土坡上,抠了块带血的铠甲碎片塞进口袋。
工作人员以为他要留纪念,结果回酒店就扔进了垃圾桶:“李敢的命太苦了,别跟着我。
”转头又跟《长夜行》的道具师软磨硬泡,把天玺剑的断刃要了回来,现在挂在他家玄关,每次进门都要摸一下剑穗。
业内说他“轴”,其实他就是把角色当活人疼。
拍《长夜行》时,他非要给陆沉舟加个小动作——每次杀人后擦剑穗。
导演嫌拖节奏,他闷头练了三天,把擦剑穗融进了剑花里,最后成了角色标志。
拍《风起大漠》更疯,为了演出李敢临死前的“解脱感”,他拉着张若昀对了三天戏,把“被兄长射杀”改成了“主动迎箭”,就为了让那句“李氏三代,终不负汉”听起来像叹息而不是控诉。
现在两部剧一个排2026,一个压了八年终于要播。
有人担心流量时代没人记得他,结果《长夜行》预告片一上线,弹幕刷满了“这哥终于不演仙君了”。
而《风起大漠》的考古贴里,有人扒出他当年在沙漠写的手记:“李敢的铠甲是冷的,血是热的,演员得让观众摸到这两样。
”
说到底,观众记得的从来不是“古装美男”的脸,是陆沉舟剑穗上那滴没擦干的雨,是李敢铠甲里那层磨破皮的旧伤。
当别的演员还在纠结番位时,他早把角色刻进了骨头缝——横店凌晨四点的雨,宁夏零下十五度的风,都成了他留给银幕的遗书。
下次再刷到他的剧,别急着刷颜值。
盯着他手指看,陆沉舟的指节有常年握剑的茧,李敢的虎口有拉弓的裂口。
这些细节不会说话,但比台词更像演员的血肉。
来源:幸福苹果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