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归队》:在历史烽烟中打捞人性微光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3 16:01 2

摘要:以1930年代东北抗联“八棵松重聚誓言”为原型的电视剧《归队》,用多线叙事编织出一曲悲壮而温情的英雄史诗。区别于传统抗战剧的“孤胆英雄”模式,该剧以鲁长山带领的抗联小队失散后“向八棵松集结”为主线,串联起雪原求生、劳工营抗争、智斗汉奸等分散线索,在历史真实的底

以1930年代东北抗联“八棵松重聚誓言”为原型的电视剧《归队》,用多线叙事编织出一曲悲壮而温情的英雄史诗。区别于传统抗战剧的“孤胆英雄”模式,该剧以鲁长山带领的抗联小队失散后“向八棵松集结”为主线,串联起雪原求生、劳工营抗争、智斗汉奸等分散线索,在历史真实的底色上,注入了对“承诺”与“信仰”的深刻叩问。

剧中没有悬浮的战场爽感,却有令人窒息的生存细节:鲁长山与少年兵田小贵在雪窝分食冻窝头时的师徒情,兰花儿用体温融化雪水救治伤员的柔弱与坚韧,汤德远在劳工营被皮鞭抽烂脊背仍高唱抗联战歌的血性……这些散落的“人性碎片”,拼凑出抗联战士在绝境中不仅要对抗敌人,更要对抗饥饿、严寒与绝望的真实困境。而“八棵松”作为贯穿始终的精神图腾,从刻下誓言的粗糙刀痕,到重逢时覆盖积雪的斑驳字迹,见证了从“物理归队”到“精神归队”的升华——当幸存队员在松树下敬礼时,镜头叠化出当代雪原上迎风飘扬的红旗,历史的伤痕与时代的荣光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尽管部分支线(如高云虎智斗汉奸)因篇幅限制略显仓促,但该剧以克制的笔触避开了抗战剧常见的煽情套路,转而用苍茫雪原的空镜头、风雪中模糊的脚印、冻裂的手指等意象,让悲壮感自然流淌。正如剧中鲁长山所言:“归队不是终点,是扛着兄弟们的命接着走。”《归队》让观众看到,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八棵松的年轮,在历史的风中低语着:有些承诺,值得用一生去奔赴。

来源:博学多闻兴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