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归途,信仰为炬——观电视剧《归队》有感|申艳娟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20:28 2

摘要:剧中最打动我的,是“归队”二字背后的双重意义。它既是战士们历经艰险重返部队的物理路程,更是在迷茫、困境中坚守初心、回归信仰的精神之旅。主角们或许带着伤病,或许面临战友牺牲的悲痛,或许要在个人安危与使命之间做抉择,但“归队”的信念始终像一束光,支撑着他们穿越山林

铁血归途,信仰为炬

——观电视剧《归队》有感

作者 申艳娟

电视剧《归队》没有用宏大的战争场面堆砌叙事,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军人“归队”路上的信仰重量,让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剧中最打动我的,是“归队”二字背后的双重意义。它既是战士们历经艰险重返部队的物理路程,更是在迷茫、困境中坚守初心、回归信仰的精神之旅。主角们或许带着伤病,或许面临战友牺牲的悲痛,或许要在个人安危与使命之间做抉择,但“归队”的信念始终像一束光,支撑着他们穿越山林、突破阻碍。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在一个个细节里藏着震撼——比如战士用破布包裹着褪色的帽徽,在深夜里反复摩挲;比如面对敌人诱惑时,那句沙哑却坚定的“我是军人,得回我的队伍”。

这部剧也让我重新理解了“军人”二字的分量。他们不是课本里抽象的英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会因思念家人红了眼眶,会在疲惫时靠在树旁短暂失神,但当使命召唤,又能立刻挺直脊梁。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比任何激昂的口号都更有力量,也让我明白,正是无数人用坚守筑起了家国的屏障。

看完《归队》,再想起身边守护和平的军人,多了一份敬畏与共情。所谓“归队”,归的不仅是部队的编制,更是心中那份“为人民、为家国”的承诺。这份信仰,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致敬。

作者简介:申艳娟,1963年10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系原北京军区守备第3师首任政委申泰昌的女儿。现居住在北京,在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电气工程师,现已退休,被聘为国家国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专家,紫云书画院副院长,有多篇文章在网络等多家媒体发表。业余爱好:旅游、运动、写作。

来源:丰融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