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灼灼韶华》开播,看完4集,这才是年代剧该有的“活气”!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19:58 2

摘要:不是苦情戏码的堆砌,不是慢节奏的磨叽,是一个“不认命的野心家”,用枪指着土匪的头、用杵子砸向好色二叔、用算盘算出商海生路,把民国年代剧的“飒”字,刻进了每一场戏的骨血里。

9月11日央视黄金档开播的《灼灼韶华》,只用4集就把“年代大剧”的魂儿给立住了!

不是苦情戏码的堆砌,不是慢节奏的磨叽,是一个“不认命的野心家”,用枪指着土匪的头、用杵子砸向好色二叔、用算盘算出商海生路,把民国年代剧的“”字,刻进了每一场戏的骨血里。

新婚回门的路上,褚韶华(热依扎饰)和陈大顺(唐曾饰)刚走到半道,就被土匪拦了下来。陈大顺是个实诚人,乖乖下车递钱,只求土匪别碰韶华,结果被土匪一拳撂倒。

这时候,换做别的年代剧女主,可能早就哭天喊地了,可韶华偏不——她盯着土匪腰间的枪,眼神像猎鹰盯着猎物,手指慢慢摸过去,指尖刚碰到枪套,就猛地拔出来,对准土匪头子的太阳穴。“放了他,把马都放走,不然我崩了你。”

她的声音里没有一丝颤抖,反而带着股子狠劲,土匪头子看着她眼里的杀气,居然真的照做了。等马车走远,她把土匪头子踹下去,回头对陈大顺笑:“以后遇到事,我护着你。”

这一笑,把“大女主”的底气全露出来了。不是依附男人的“少奶奶”,而是能和男人并肩站着的“合伙人”;不是只会哭的“弱女子”,而是能拿枪护着丈夫的“女汉子”。

再说剧情里的“逼嫁”“卖药”“宅斗”,每一个元素都踩在了观众的“爽点”上,可又不是为了“爽”而“爽”,是贴着1916年的民国背景来的。1916年是什么时候?袁世凯刚去世,军阀割据,河南、山东一带土匪成灾,像陈记这样的中药铺,因为有珍贵药材,经常被土匪盯上。

褚家之所以逼韶华嫁入陈家,就是因为陈家能拿出赎金救她大哥,这不是虚构的“卖女”,是那个时代底层家庭的真实困境:女人的婚姻,往往是家族的“救命稻草”。可韶华没认命,她嫁过去后,不是乖乖做“少奶奶”,是主动要求去药铺做生意。

你看她卖药那幕,把20块的云南麝香卖18块,陈大顺急得直跳脚,她却笑着说:“我这是赚回头客呢。”果不其然,没过几天,药铺的生意涨了五成——这哪里是“少奶奶”,分明是“商业鬼才”!

演员热依扎真是把“褚韶华”演活了。之前她演《山海情》里的水花,是“咬着牙忍”,哪怕被丈夫卖了,也能笑着活下去;可褚韶华不一样,她是“瞪着眼睛”,被婆婆刁难,她就用南瓜饼堵婆婆的嘴;被二叔调戏,她就用杵子砸得他见血;被嫂子要钱,她就把瓜子洒在地上,说“没本钱就别做生意”。

有场戏我印象特深,初恋夏初来找她私奔,说“我带你去看外面的世界”,她却摇摇头:“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会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这句话,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有力量。

褚韶华的“恶婆婆”“恶嫂”“好色二叔”,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可她没有像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也没有像曹七巧那样“变得扭曲”,她选择了“正面刚”——用智慧化解婆婆的刁难,用武力教训二叔的调戏,用商业头脑赚得婆家的尊重。

说到“灼灼韶华”,我觉得它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不认命”的勇气。褚韶华的“灼灼韶华”,是她手里的枪,是她算账本的笔,是她砸向二叔的杵子,是她对陈大顺说“我护着你”的笑容。它是“敢闯敢拼”的劲头。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灼灼韶华”。它可能是你为了考研熬夜复习的夜晚,可能是你为了创业跑遍大街小巷的瞬间,可能是你面对困难绝不低头的勇气。就像褚韶华说的:“不认命算一种野心吗?那我就是天生野心家!”

你心中的“灼灼韶华”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灼灼韶华”,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的“高光时刻”。

来源:诗意微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