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生万物》:对土地崇拜的文化寻根和现代重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12:52 2

摘要:电视剧《生万物》不久前收官。该剧于2025年8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后表现强劲,收视率峰值破4%,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随着该剧热播,剧中方言“俺、拉呱、扎觅汉”等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农耕文化引发广泛热议,剧集的火爆直接赋能文旅业。

电视剧《生万物》不久前收官。该剧于2025年8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后表现强劲,收视率峰值破4%,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随着该剧热播,剧中方言“俺、拉呱、扎觅汉”等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农耕文化引发广泛热议,剧集的火爆直接赋能文旅业。

《生万物》以1926年的鲁南天牛庙村为叙事起点,以宁绣绣如何从地主家大小姐,蜕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为叙事主线,以宁家、封家、费家三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为辅线,揭示了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对土地的争夺眷恋、互为依托、深入骨髓的联结关系,即“缱绻”;同时也展现了乡土社会的内在结构和文化逻辑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经历挑战与转型,即“决绝”。

土地崇拜:信仰与束缚

诸多影视作品不断用影像书写农耕文明,其中不乏传统反思、文化寻根的宏大叙事,借助强烈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实现美学革命。相较于《黄土地》《老井》《白鹿原》等,《生万物》不仅以“土地崇拜”为叙事核心,且对土地意象的呈现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具有温度的生命实体。通过多方位、多维度的艺术手法建构一种“通感”,让观众仿佛能够“触摸”到黄土的质地,“嗅到”泥土的芳香,欣赏到具象化的耕作全过程,从而构建了一部超越视觉、可感可触的影像。

从这一角度来讲,《生万物》与大多数年代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土地”作为整部剧绝对的主角,真正参与了叙事,形成多重的复杂意象,并构成全剧内在的叙事张力,展现了中国农耕文明深处最为执着的信仰与最为深刻的精神困境。对于天牛庙村最大的财主宁学祥而言,土地超越了骨肉亲情,为了守住土地,可以将自家亲生女儿的性命和清誉置之一旁,视财如命;而贫农封二,一生执着于买田置地,精于算计,二人对于土地已然超越了物质性的依恋,成为一种近乎精神圣物的崇拜;封大脚将土地视为安身立命之本,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表达着对土地的敬畏;宁绣绣从最初对土地的疏离到最终理解土地的真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认祖归宗。这种对土地的崇拜不是简单的热爱,而是一种包含着敬畏、依赖、恐惧与渴望的多重心理结构。

此外,《生万物》对土地崇拜的呈现没有停留在浪漫化的怀旧层面,而是勇敢地揭示了这种崇拜同时也是束缚命运的枷锁。剧集巧妙地以土地为纽带,勾连起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以土地为介质,观察大时代背景下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剧中人物对土地的态度变化——从盲目的崇拜到理性的认知,背后隐喻着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演变。

在视听语言上,《生万物》对土地的呈现也独具特色。剧中大量使用低机位镜头拍摄土地,让人物在皇天后土间显得渺小而谦卑;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耕作规律被精心呈现。这些影像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真实感,更成为乡土文化的一种仪式化表达。

文学改编:重构与转换

《生万物》改编自作家赵德发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原著堪称一部中国近代土地史,该剧将时间跨度近70年的故事高度浓缩,文学改编尊重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又大胆地进行了现代性重构。

在改编策略上,《生万物》将原著小说中的苦难叙事,做了温情化调整。原著中宁绣绣被土匪掳走7天7夜并遭凌辱,回家后面对的是父亲的拒绝和未婚夫的羞辱;宁苏苏与人私通产子后被毒杀;费左氏既是封建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其牺牲品;费银子卖身嫁给宁学祥,沦为生育工具,最终被陷害致死。《生万物》在改编的过程中,大幅删减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暴力描写,对这些女性命运进行重构,以现实性的笔触再现了一组层次丰富的女性群像。其中,宁绣绣、宁苏苏、大脚娘、费银子等形象都赋予女性个体的成长空间和觉醒意识,打破了传统苦情戏中的叙事窠臼,女性角色不再是悲惨命运的被动承受者,她们不但成为自身的行动主体,而且通过血亲姐妹、婆媳伦理、好友关系展现当下女性群体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的新型情感联结,以及一种基于共情与理解的女性伦理关系。这种改编策略更加贴合现代受众的价值理念,控诉封建伦理观念是如何将女性身体、婚姻和生育能力异化为可交易的商品,建立在对旧制度的批判和超越之上。

家庭伦理:困境与冲突

家庭是叙事艺术的一种母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微缩景观,凝聚着历史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起伏,更代表着一种公允的道德判断。而家庭情节剧便是围绕着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位展开,以想象性地解决、揭示、表现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生万物》便精彩地还原了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地缘、家庭关系。开篇便通过一个极端化的困境设定直接引爆家庭伦理冲突——地主宁学祥面对女儿结婚当天被马子绑票勒索,选择保地舍女,彻底颠覆了观众对于传统家庭伦理的认知,这一高度戏剧化的假定性引发人们反思,当家庭伦理纲常遭遇严峻的现实考验时,人性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剧中的人物设定摆脱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主要人物都呈现出复杂立体、多面向的形象建构。宁学祥就并非简单的“恶霸地主”形象,他的刻薄不仅针对佃户穷人,对自己、自己的女儿和家庭成员也是一样抠唆。这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现实压力撕裂的个体,他对于土地的执着既包含着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更掺杂着个人对于物质的欲望和焦虑。随着剧情的发展,宁家、封家、费家三个家族的命运不断交织,铺陈出一张复杂的伦理关系网络,通过众人在面对关系、处理困境时作出的选择,深刻揭示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性的多面性。

代际冲突始终是家庭情节剧的核心议题,家庭中父亲的形象往往是传统意识的象征,父子矛盾、父子冲突的叙事母题关乎社会秩序的建构。《生万物》中年轻一代与老一代的价值观念冲突不仅体现在对土地的态度上,更深入生活方式、婚恋观念、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绣绣代表的新一代女性开始追求自主和独立,拒绝被传统性别角色所束缚;而宁学祥代表的老一代则坚守着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等级秩序。年轻一代在反抗传统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着传统的价值,老一代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时代的变革,呈现一种互动与妥协。

表演风格:现实与隐忍

年代剧对于演员的挑战性普遍较大,因为不仅要塑造角色,更要呈现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烙印。《生万物》演员阵容强大,既有杨幂、欧豪等当红明星,也包含倪大红、秦海璐、迟蓬、林永健等老戏骨,同时还有邢菲、张天阳、孙绍龙等新生代演员,这些专业演员基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最大程度降低表演痕迹,通过肢体、表情、语言等细节,形成了一种高度生活化、整体协调、富有泥土气息和史诗感的表演风格。其中,杨幂饰演的宁绣绣,人物跨越二十年,生动演绎了从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到风餐露宿的农村女性的变化。饰演大脚娘的演员迟蓬,为了贴合剧中人物设定,提前将自己置于规定情境中,真听、真看、真感受,深入农村、观察生活、体验角色,从身体姿态、说话神情、台词表演等方面都仿佛是那片土地所生。此外,主要人物都有明确的贯穿动作和核心的驱动力量,如倪大红饰演的宁学祥所有的行为逻辑都围绕着“守护并扩张土地家业”,秦海璐饰演的费左氏从始至终坚守着“维护封建家族的礼教秩序”,充分理解了角色的核心动机,才能揭示时代背景下的人性与情感。

当然,也有一些文艺批评认为《生万物》作为历史题材剧,尤其在表现复杂历史话题时,需要更严谨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过于追求“爽感”或“美感”,而忽视了历史的“痛感”和“真实”,很难真正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无论如何,土地一直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故乡。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