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香港电视工业正和香港的经济一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个时代香港的电视剧工业人才济济,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丽的电视(即亚洲电视)和TVB正是旗鼓相当的时期。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香港电视工业正和香港的经济一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个时代香港的电视剧工业人才济济,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丽的电视(即亚洲电视)和TVB正是旗鼓相当的时期。
“收视率”作为衡量一个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能决定电视台的收入以及未来节目的制作方向,为了收视率,丽的和TVB可谓是绞尽脑汁,各出法宝,而电视剧便成为争夺观众的最大砝码。从此,香港电视圈正式进入两强争霸的时代。
1978年,佳艺电视倒闭后,原佳艺的大批艺人、导演、编剧等分别去了TVB和丽的电视,丽的电视和TVB又回到了正面交锋的时代。70年代后期香港开始流行一股武侠热,两家电视台出品了多部此类型电视剧,TVB在1976-1979三年时间,先后制作了《书剑恩仇录》《陆小凤》《倚天屠龙记》《绝代双骄》《刀神》等根据金庸、古龙小说改编的武侠剧,收视口碑都不俗。
由于金庸古龙小说改编权被TVB抢先一步买断,丽的电视想要拍武侠剧只能找其他武侠题材,为了打破TVB的武侠剧优势,1979年丽的电视买下了黄鹰的《沈胜衣》改编成电视剧,随后又邀请黄鹰构思《天蚕变》这部长篇武侠剧。
丽的电视台为了拍好《天蚕变》,不惜工本,动员人力物力,动员七位编导:徐小明、黎大炜、唐基明、范秀明、李恵民、赖水清、黄泰来等;两位武术指导:程小东、韩义生。由麦当雄与萧笙共任监制。每一集,都由监制、策划组、编审组和黄鹰一起商量,经过细意更改,才完成正式的剧本。
1979年7月,《天蚕变》正式播出,观众反映口碑相当好。该剧不仅阵容强大,集合了当时丽的电视几乎所有的重量级演员,徐少强、顾冠忠、苗可秀、余安安、伍卫国、马敏儿、杨泽霖、刘纬民、张瑛、罗乐林、蔡琼辉、李通明等等,而且剧本想象力独特,故事的发展,揉合了侦探、悬疑、打斗、矛盾、儿女私情以及注重人性描绘并带有点文艺气息,加上程小东精彩的武打动作设计,《天蚕变》获得了口碑收视双丰收。
打破大团圆传统的《天蚕变》凭着扣人心弦的情节、扎实的动作设计和演员的精彩演出迅速赢得观众青睐,首播平均有超过百万观众收看,最后结局收视率也近40%,成绩甚佳。成功打破与TVB惯性收视差距,彻底打散无线当时在八点至九点时段的所播放的所有单元剧,令到无线在两周后即腰斩所有单元剧。
当时TVB在每晚的黄金时间8-9点档都是播放一些散剧,即故事单元剧,目的是想给观众带来多元化的节目,但令TVB没想到的是,丽的电视《天蚕变》选择在每晚的黄金时段播出,彻底摧毁了TVB的多元化节目设置,逼的TVB腰斩单元剧。
《天蚕变》于香港电视史的重要意义,是令单元剧彻底退出黄金档。丽的安排长篇剧《天蚕变》于周一至周五晚每天连续播放,结果逼得无线跟着效仿,此后两家电视台都开始在周一至周五每晚播放长剧,这一排阵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1979年的《天蚕变》,是香港电视史上首部由剧本改编为小说的长篇武侠电视剧。该剧主题曲《天蚕变》在内地传唱率极高,也成为亚洲电视的武侠经典及日后重播次数最多的剧集之一。
《天蚕变》的成功,令TVB高层感受到了危机,为了夺回收视率,TVB腰斩单元剧之后,赶紧从邵氏片场拉回正在赶拍电影的当年首席武侠小生郑少秋,伙同赵雅芝、汪明荃、黄杏秀、陈玉莲、欧阳佩珊五花旦拍出了另一部经典武侠剧《楚留香》对阵。
1979年9月,TVB拍摄的古龙武侠剧《楚留香》上映,该剧由香港金牌监制王天林执导,也是集合了无线众多当家小生花旦,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领衔,该剧上映后收视率超过70%,轰动香江。
79版《楚留香》被评为十大港台经典武侠剧,是最早引起轰动的古龙剧,其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让这部经典流传至今,剧中出演的众多演员,也成了港台演艺界的不老常青树,郑少秋和赵雅芝也成了最早的荧幕情侣搭档。
1980年3月,TVB推出民国剧《上海滩》,由周润发、赵雅芝主演,该剧可谓是出道即巅峰,播出以后,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不仅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还影响了后来华语影视剧的创作路数,带出了一股拍摄以民初旧上海黑帮争斗为背景的民国剧的热潮。
尽管这部《上海滩》在场景方面显得有些简单和粗陋,但因为有周润发、赵雅芝和吕良伟等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为演员表演提供发挥空间的精彩剧本,也因为有叶丽仪演唱的那首令人回肠荡气的主题歌,这一切使得《上海滩》成为以剧情和表演取胜的典范之作。1985年《上海滩》被引进内地播出,万人空巷,风靡全中国。
面对《上海滩》掀起的收视狂潮,同年9月,丽的电视发起“9月攻势”,推出民国乡土剧《大地恩情》,《大地恩情》系列分为《家在珠江》、《古都惊雷》与《金山梦》三部,共75集。该剧由李兆熊、徐小明监制导演,刘志荣、余安安、潘志文、刘松仁、米雪、董骠、岳华、鲍起静、王伟等人主演。
《大地恩情》一经播出,便牢牢占据住相当的市场份额,收视一路走高,直逼50点,创造了丽的电视的收视高峰,证明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剧集,同样受到关注追溯根源性的香港市民的欢迎。
《大地恩情》系列三部一气呵成,顾及全面性发展,使全剧脉络明朗,段落分明,兼有中篇剧高潮迭起,紧凑气氛,实乃电视圈一个新突破。虽属烂衫戏,由于剧情故事感人,编导手法利落,加上每一位艺员都能称职,不但演活了剧中人,还有突出的表现,逐令该剧口碑越来越佳。
《大地恩情》播出的时候,TVB正在播放由郑少秋、郑裕玲主演的剧集《轮流转》,面对《大地恩情》的收视攻势,《轮流传》收视惨淡,播至15集时被TVB腰斩。
尝试到民国剧的甜头之后,1981年丽的电视监制徐小明,把目光放在了清末民初武术家霍元甲的身上,拍摄了民国功夫剧《大侠霍元甲》。
《霍元甲》生动地描绘了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富有传奇的色彩的一生:他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精武体育会”以民族大义为重,致力于中华武术界的团结;在民族危亡、列强入侵的时代,他纵横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艺屡次战胜外国武师、力士,为民争气、为国雪耻,大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
1983年该剧成为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集,在广东电视台首播,之后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电视台播放。每周播出之时万人空巷,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黄元申、梁小龙和米雪等人也迅速成为内地几代人的偶像。它的播出造成了大陆的武侠文化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在从香港引进的电视剧中,《霍元甲》在内地的影响力只有80版《上海滩》、83版《射雕英雄传》可媲美。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丽的电视人才济济,综合实力不输TVB,而且好几次主动逼迫TVB腰斩剧集,可见双方竞争之激烈。丽的电视和无线电视的良性竞争,结果就是精品不断,产出了一大批经典电视剧,而观众则成了最大受益人。
1981年3月,丽的电视的母公司英国丽的呼声公司将其61%股份转让给澳大利亚一个财团,丽的呼声不再主管丽的电视。1982年7月,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注资1亿港元购入50%的股权,入主丽的电视,并将丽的电视更名为亚洲电视有限公司(Asia Television Limited, 简称ATV)。
从此,丽的电视进入亚洲电视时代,但亚视与TVB的收视竞争并未结束。
来源:ATV亚视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