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短剧,武汉制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10:18 3

摘要:武汉东站负一楼,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一位年轻导演手拿剧本,盯着监视器,一声咔后,站在“病房”里的男女演员迅速抹去泪水。一幕结束,剧组人员收拾服装道具,迅速转场。

《错把自己当主角》《锦鲤六岁半》……这些都是播放破亿的爆款短剧,而它们,都是武汉制造。

长江日报记者最近了解到,武汉一家头部公司,平均每天有两部剧发行上线。

都是谁在拍短剧? 他们到底做得怎么样?我们走访了在武汉的几个短剧基地看了看。

在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进行拍摄的微短剧剧组。产业基地 供图

武汉东站负一楼,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一位年轻导演手拿剧本,盯着监视器,一声咔后,站在“病房”里的男女演员迅速抹去泪水。一幕结束,剧组人员收拾服装道具,迅速转场。

这里是湖北首个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基地,从2月开业到6月底,已接待超300个剧组,包括微短剧、广告等在内,平均每天有4到6个剧组来此拍摄,吸引力来源于两方面:场景丰富,价格合适。

基地运营负责人蔡星柯说,整个基地拥有60多个实景影棚,场景包括医院、地铁、学校、不同风格的家庭等,对一部现代剧来说,这里可以满足一半以上的场景需求。某些热门场景,剧组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

根据不同场景,收费在每小时200元至500元不等,考虑到不同客户需求,还有优惠套餐。如果在上海,拍摄收费可能是这里的3倍之多。因此,不仅是剧组,即便是学生拍摄毕业作品,这个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

基地内搭建的地铁场景。 记者蔡欣星 摄

短剧制片人冯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一部微短剧,平均单日线下经费为45000元,每天工作时长15小时,每小时花费为3000元。对剧组来说,每转换一个场地需要花费两小时甚至更多,如果能在一个基地尽可能完成场景拍摄,拍摄周期和成本都会大大减少。

记者也算了算,目前一部微短剧,在已有剧本前提下,10天内可完成演员选择、团队搭建等工作,最快三到四天,长则一周可以杀青。拍摄完成后,最快10到15天完成剪辑。

但在上映前,有一个环节的时间是制片方无法控制的,即剧本和成片审核。在基地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个代送审流程图,基地能为全国各地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协助审查备案服务,减少剧组奔波。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湖北推出的审核提速机制,精准抓住了行业痛点。因为微短剧行业,审批多延误一天,便可能错过整个流量周期。

在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进行拍摄的微短剧剧组。产业基地 供图

我们也跟短剧演员聊了聊。

湖北籍演员汤青松毕业后一直在北京追梦,曾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饰演过一个角色。

这几年,影视行业艰难,他转战短剧,今年7月,他回到武汉发展,汤青松说,这都是顺势而为。“微短剧给了很多喜欢影视的人追梦的机会,这个行业目前很多爆款演员,都是从武汉高校出去的。”

伴随着演员回流,武汉影视行业正在抢抓微短剧风口,从而实现自救和逆袭。

在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进行拍摄的微短剧剧组。产业基地 供图

2021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还不到40亿元,到2024年已超过500亿元,首次超过电影市场,2027年更是有望破千亿元。

编剧们也有话要说。

冯芒在影视业从业近20年,2022年开始从事微短剧编剧和制片工作,他感慨颇深。

2020年,彼时的武汉无戏可拍,甚至连学生作品都没有;2021年,短剧的风刮到了武汉,但每月的产量也只有10部左右;2023年,武汉微短剧制作公司已超过40家;2024年,武汉一个月微短剧开机数最高达99部,今年更是出现剧组撞车,最多时五六个剧组都在等同一个拍摄场地。

“在武汉影视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微短剧这个互联网产品,拯救了这个行业至少70%的人。”冯芒说,他和同行交流,大家如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虽然累,但有期盼。”

基地内搭建的小孩房。 记者蔡欣星 摄

在武汉市政协委员彭骥看来,武汉有条件抢抓微短剧爆发式增长机遇期。武汉要打造华中微短剧制作核心枢纽,让“武汉拍”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除了短剧,武汉的动漫、直播等文化创意产业也发展得热热闹闹。曾有人统计,在武汉,聚集着艺画天开、太崆动漫等63家备受关注的武汉游戏公司及相关厂商。就在上个月,武汉还评选出18家直播电商集聚区,海尔集团在武汉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直播中心……

可供剧组租赁的拍摄道具一应俱全。 产业基地 供图

对于微短剧的下一个爆发点,各地竞争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诞生在“补贴最高的地方”,而会诞生在“生态最完善的地方”。

来源:笑到飞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