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磊和王影璐暑期连播遇冷,三部新剧接连翻车,平台排播惹争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9 15:13 2

摘要:娱乐圈最近是真不讲武德,一到暑期档,各家平台为了抢眼球,排播像抽牌一样神速,演员这边惨就惨在“连轴转+无缓冲”,观众还没缓过神就被硬塞三组CP,活生生把剧场打成了“换装秀”。

娱乐圈最近是真不讲武德,一到暑期档,各家平台为了抢眼球,排播像抽牌一样神速,演员这边惨就惨在“连轴转+无缓冲”,观众还没缓过神就被硬塞三组CP,活生生把剧场打成了“换装秀”。

丞磊这个周期的热度简直像过山车,前脚刚在《锦月如歌》里被磕得飞起,后脚《与晋长安》就跟尾随上班一样压了过来,宣传期都能撞个满怀,粉丝还没来得及修复嗑糖后的心灵,剧方就硬生生给换了对女主角,谁说不是“流水线嗑学”的最佳实验品?

网友调侃:“丞磊的剧宣日历,怕不是比高考还密。”

其实这波丞磊的“高频出镜”并不是什么福报,反而像被平台按着头做局。

先是《锦月如歌》古偶女将军路,剧情魔改把原著党气到满屏弹幕都在找逻辑,紧接着《与晋长安》又复刻同款设定,女主气质和身材都被网友“显微镜”式盘查,圈里一度出现“白幼瘦将军”吐槽大赛。

周也勉强靠眼神撑住场子,宋轶则被指“太温柔,像去参加家族茶话会”,网友直呼“古偶剧咋都成演技大考场了?”结果两部剧都扑得偷偷摸摸,热搜上只有公式号在努力营业。

更神的是,还没等《与晋长安》凉透,丞磊和林允的《足迹》就杀了个回马枪。

童谣、刘奕君这种国剧熟脸都来了,话题还没热起来,丞磊的CP池就已经快换到“转盘抽签”了。

前有周也,后有宋轶,再到林允,嗑糖的观众要么心碎三次,要么干脆集邮,网友总结:“丞磊的荧屏恋爱,是‘一天一女主’。”这种节奏,路人看得都替他心累,仿佛在看娱乐圈版本的“谁是卧底”,难怪有人说这播出时间是“明着整演员”。

其实,这种“连环剧轰炸”不只丞磊在受苦,王影璐那边也是被平台玩得明明白白。

前不久《献鱼》上线,仙侠本该是流量密码,结果妆造翻车,观众纷纷表示“主角颜值不够,特效拉胯”,评论区堪比“吐槽大会”。

陈飞宇和王影璐被批“颜值退步”,两人被骂到上热搜,相关话题一度冲到微博榜单前十。

还没缓过劲,《十二封信》又火速上线,类型跨度大,口碑倒是略有回升,算是给王影璐挽了点面子。

不巧的是,王影璐第三部新剧《宴遇永安》也快来了,妆造终于不再是“妆发灾难”,剧方都在赌她能翻盘。

这波操作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平台的“排播焦虑”碰上演员的“作品密集症”,车速过快导致观众情感跟不上。

老粉还在前一部剧的坑里没钻出来,剧方就直接换人,一秒钟都不留余地。

就像去年赵露思和白鹿的“霸屏现象”,一月一剧,最后搞得观众审美疲劳,风评两极分化,有人骂“炒冷饭”,有人说“卷到失控”。

现在丞磊和王影璐也陷入了类似的怪圈,明明都是努力营业,还被质疑“剧抛脸”“情感流水线”。

圈里熟人都知道,这种连播局子其实很考验演员的业务能力和路人缘。

剧集扎堆容易引发口碑塌方,一部剧扑了,下一部再想翻身就得靠“剧情自救”或者“CP修罗场”。

丞磊的CP流量还没做热,剧就换人,连粉丝都调侃:“小丞磊戏多,感情线像是被‘娱乐配置中心’调配出来的。”王影璐则靠《十二封信》拉了点分,但《献鱼》留下的“丑妆梗”还没消散,圈内“美貌焦虑”直接上升到新剧宣发。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已不再单纯追剧,而是看戏看人,看平台怎么控局,看演员怎么自救。

瓜圈讨论区里,已经有不少人自制表格统计演员播剧频率,甚至总结出“暑期剧场轮回公式”,把丞磊和王影璐的“剧宣连环套”列为反面教材。

对此,业内大V都开始建议:“平台别再压榨演员了,观众需要情感缓冲期。”可惜,资本的逻辑是“趁热打铁”,只要还有流量在,就要一波波往上赶。

等到风暴过去,再回头看这几部剧,或许大家只记得那些“妆造翻车”“剧情魔改”“CP流水线”的梗,却忘了演员本人其实只是被推着走的棋子。

就像那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丞磊和王影璐今年的剧场人生,简直成了平台对刷流量的样板教材,不知明年还会不会有新一波“连环轰炸”。

吃瓜群众倒是乐在其中,看戏看人看风向,谁能翻盘还得看下一场谁先上桌。

来源:水里轻探美人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