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一场“民间选角”省下千万宣传费,新版《红楼梦》未拍先火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9 19:32 2

摘要:41.1亿次点击,没花一分钱广告,郑晓龙把“谁来演王熙凤”变成全民猜谜,新版《红楼梦》还没开机就霸榜,这算盘打得震天响。

41.1亿次点击,没花一分钱广告,郑晓龙把“谁来演王熙凤”变成全民猜谜,新版《红楼梦》还没开机就霸榜,这算盘打得震天响。

他看准了抖音算法爱热闹,故意不公布名单,让网友自己吵。

吵得越凶,平台越推,流量像雪球滚进剧组口袋。

省下的千万宣传费,转头就能砸在服化道上,里外不亏。

细看被推出来的名字,全是自带话题的熟脸。

陈都灵、宋祖儿、周也、杨紫争林黛玉,檀健次锁贾宝玉,蒋欣、赵丽颖抢王熙凤,赵今麦对李兰迪抢薛宝钗。

每个名字背后都连着数据:粉丝量、热搜次数、带货能力。

郑晓龙没开口,却把市场测试做完了,风险表直接摊在桌面上。

剧本也同步改道。

流潋紫把镜头从大观园拉到宫廷,给贾元春、王熙凤加戏,明摆着冲着“宫斗”标签去。

观众怕《红楼梦》变宅斗,可平台爱看冲突,广告商爱看冲突,连热搜机制都偏爱冲突。

郑晓龙不傻,他知道争议就是播放量,骂声也是数据。

老版陈晓旭的林黛玉立在神坛,新版想超越几乎不可能。

于是剧组换打法:不超越,蹭热度。

让陈都灵去碰陈晓旭,让檀健次去碰欧阳奋强,话题自然爆炸。

演员挨骂,剧方得利,流量循环完成。

观众以为自己在选角,其实是被选。

每一次投票、每一条弹幕都被算法打包卖回给制作方,成为下一轮营销弹药。

郑晓龙站在岸边看浪,浪却是网友自己掀的。

经典最怕被流量掏空。

87版拍三年,演员封闭训练一年;现在开机前先把热搜买三年。

省下的宣传费能不能换成时间打磨剧本,没人敢打包票。

老办法拍红楼,慢工出细活;新办法拍红楼,热搜出话题。

两种逻辑撞在一起,输赢不在豆瓣打分,而在广告招商表。

郑晓龙把赌注押在算法,算法只认热度不认文学。

观众想看到活的林黛玉,平台想看到活的流量。当流量赢了,角色就只剩壳。

省下的千万宣传费,真能买来一部留得住的《红楼梦》吗?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