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用外国人!”《归队》导演硬核选角,让整个娱乐圈彻底沉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1 11:11 2

摘要:翻遍《归队》的演员表,我逐个名字查了一遍,胡军北京、宋家腾黑龙江、李乃文天津、陈靖可广东、袁姗姗湖北……就连特别出演的蒋欣,都是从大美新疆走出来的姑娘。那一刻我突然愣住了:这年头,居然真有剧组全员启用本土演员,一个外籍、甚至双重国籍的都没有?!这并不是什么碰巧

翻遍《归队》的演员表,我逐个名字查了一遍,胡军北京、宋家腾黑龙江、李乃文天津、陈靖可广东、袁姗姗湖北……就连特别出演的蒋欣,都是从大美新疆走出来的姑娘。那一刻我突然愣住了:这年头,居然真有剧组全员启用本土演员,一个外籍、甚至双重国籍的都没有?!这并不是什么碰巧,而是导演用心良苦的选择。

当各大剧组争相邀请国际明星撑场面时,《归队》偏偏走了一条“土路”;从主角到配角,清一色的中国籍。邹德江演的田父、刘流演的保长、王建国客串的汤父,每一个名字点开,籍贯都清清楚楚的写着中国的某个省份。

有网友调侃:“这部剧必须有‘本土认证’的政审规定吗?国籍有疑似不明,想划水的,那是一个都不要啊!”事实上,导演早在私下就已拟定了选角的不为人知的“硬核”标准。

你看戏中那群演员,倪大红国家一级演员,刘佩琦台词一出口就像老一辈在讲故事,陈靖可虽然年轻,但眉宇间那股韧劲,根本不像演出来的。他们不是简单的在“拍摄电影角色”,而是在让国家认同“回归正路”。

还记得剧组在长白山拍摄外景的报道吗?零下30℃的雪地,演员裹着军大衣对台词,胡军咬着牙在齐膝深的雪里跌跌撞撞,李乃文呼出的白气混着台词喷出来,宋家腾抓起一把雪就往嘴里塞,那是真雪,真冷,真拼啊!有观众留言:“看到他们浑身冻得发抖,依然还在坚持,我突然就明白了,这根本不是演戏,而是在还原历史。”

抗联战士当年在林海雪原里啃冻土豆、拿汉阳造抗日,如今这群演员也在用肉身去贴近那段艰难的历史。导演选的也不是演员,而是在选能还原这段历史的中国人。你注意过这些细节了吗?鲁长山抽的烟袋锅子,是东北老辈子们才用的那种工具;兰花儿穿的棉袄,袖口磨得发白还塞着补丁;田小贵脚上那双布鞋,鞋底纳得密密实实;这些都是地道中国货,带着泥土味儿和岁月的痕迹。

刘佩琦一句“归队不是回来,是回家”,节奏缓慢却字字砸进人心。有网友说:“我一听就哭了,像咱奶奶晚上坐在炕头讲抗战时候的故事。”这不是演技好不好的问题,是血脉里自带的理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方言里的憨厚劲儿、彼此之间不需言说的默契,外籍或改了国籍的演员再优秀,也很难演到骨头里。

《归队》没请顶流,没搞跨国噱头,但从开播至今,某瓣评分一路涨到9.0。为什么?因为真实。有观众感叹:“这群人站在那儿,就像一棵棵长在白山黑水里的树,根儿扎得深,枝儿挺得直。”导演藏在演员表里的心意,其实再明显不过:中国人的根,必须由自己人守;中国人的故事,必须由自己人讲。

《归队》的演员们从四面八方汇聚长白山,如同抗战时抗联战士们从祖国各地集结归队。他们用带着乡音的口语、朴实无华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一句叹气,把历史演成了我们摸得着的模样。

这部剧提醒了我们:真正的好故事,不是流量堆积出来的,而是真正扎根土地深处的灵魂。不是只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才算致敬,有时候,认认真真让自己人讲自己的故事,才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来源:大虾传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