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连续剧《归队》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热播,这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以下简称教导旅)为题材的剧作。由胡军、李乃文等担任主演,剧情错综复杂,高潮迭起,是一部优秀作品,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播出,深受欢迎。
电视连续剧《归队》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热播,这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以下简称教导旅)为题材的剧作。由胡军、李乃文等担任主演,剧情错综复杂,高潮迭起,是一部优秀作品,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播出,深受欢迎。
教导旅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特殊国际主义部队,它脱胎于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第一路军杨靖宇部损失惨重),诞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并在极端艰苦环境下坚持抗战。
1940年后,抗联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主力退入苏联远东地区休整。为保存力量、继续斗争,在苏联支持下,以抗联第二路军、第三路军为主的抗联部队于1942年8月整编为教导旅。
这支部队由中、苏、朝三国战士组成,隶属苏联远东方面军,同时接受中共中央指导(通过中共东北工作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
教导旅旅长由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担任,政治副旅长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担任,参谋长由曾任中共东北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崔庸健(朝鲜籍,后担任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国家副主席,长期担任朝鲜第二号领导人)
教导旅下辖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1个迫击炮连,总兵力约1500人。
教导旅成立后承担侦察、渗透、游击指挥等任务,为苏军提供日军在东北的部署情报,并培训敌后作战人员。
它在抗战时期的主要贡献包括:
情报侦察。教导旅派遣小分队深入东北境内收集日军情报,包括关东军防御工事、兵力调动等,为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提供关键支持。
敌后作战。至1945年前,累计向东北派遣30余支小队,恢复地下组织,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兵力。
配合苏军进军。1945年8月,教导旅作为先导部队参与苏军解放东北的战役,协助占领要地、接管城市,并参与对日受降。
教导旅是中苏国际协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典范,体现了中苏两国共同反法西斯的合作精神。
1940年后,教导旅在境外整训并坚持斗争,成为东北抗联后期核心力量,为中共后续接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5年11月,教导旅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部分骨干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的重要组成,投身解放战争,其中许多成员先后在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中担任领导职务。
以下是部分重要成员及其在东北野战军(或东北民主联军时期)的任职情况:
抗联教导旅旅长 周保中。
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参与东北根据地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民族学院院长,没有参加授衔。
抗联教导旅副旅长李兆麟。
先后任中共北满分局委员、松江军区副政委,后担任哈尔滨市首任市长(1946年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抗联教导旅情报军官冯仲云。
先后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司令员,没有参加授衔,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水利部副部长。
抗联教导旅营长王效明。
先后任吉林军区警备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4旅旅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抗联教导旅连长、参谋彭施鲁。
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合江军区参谋长,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
抗联教导旅团长王明贵 。
任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司令员、独立师师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抗联教导旅政治部副主任(原八路军干部周桓
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授予上将军衔。
抗联教导旅参谋长崔庸健(后返回朝鲜,成为朝鲜人民军创始人之一,曾经担任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元帅,国家副主席)。
教导旅干部的多数成员担任地方军区司令员、政委等职,负责剿匪、扩军和后勤支援,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如林彪直属纵队)提供后方保障。
有的教导旅官兵随着关内八路军、新四军主力进入东北,部分抗联干部逐渐转入地方工作,少数继续在一线部队任职(如王明贵担任师长参加辽沈战役)。
直接担任东北野战军主力主力纵队的高级指挥职务(如纵队司令、政委)的比例较低,更多是在地方军区、后勤或情报系统中发挥作用。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前期战略布局和根据地巩固上,为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原教导旅干部中,周保中、冯仲云没有参加授衔,周桓授予上将军衔,王明贵等三人授予少将军衔。
来源:浪迹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