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赴山海》这部戏可真是话题不断啊,光是女二号李凯馨的事儿就反转再反转,搞得跟连续剧似的。最初是五月份,一段号称是李凯馨私下辱骂中国人的录音被前助理曝了出来,里头有些话确实很难听,什么“来中国就是为了赚钱”、“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这种,一下就点燃了全网怒火。
最近《赴山海》这部戏可真是话题不断啊,光是女二号李凯馨的事儿就反转再反转,搞得跟连续剧似的。最初是五月份,一段号称是李凯馨私下辱骂中国人的录音被前助理曝了出来,里头有些话确实很难听,什么“来中国就是为了赚钱”、“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这种,一下就点燃了全网怒火。
官媒反应非常迅速,《北京日报》直接批评这是“吃中国饭砸中国锅”,《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这些主流媒体也立马删掉了所有跟《赴山海》有关的宣传内容。品牌方纷纷切割,剧组吓得连夜删除李凯馨的所有物料,海报把她P掉,预告片里她的镜头几乎一帧不剩。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李凯馨这下彻底完了,《赴山海》这剧也恐怕要凉。毕竟之前张娜拉就因为类似言论在中国市场彻底消失,李凯馨这话听起来更难听。剧组很快发声明,说因为“合作理念分歧”和她解约了,并且从演职表里删除了她的名字。
但你要知道,李凯馨演的这个角色唐方,在戏里可不是个小人物。她是原著里男主萧秋水的官配,感情线和动作戏都贯穿全剧,据说戏场量比女一号古力娜扎的角色还多不少。所以当时剧组就面临一个超级难题:怎么处理她的戏份?全删了?剧情会支离破碎。重拍?成本太高了,主演成毅和娜扎的档期、重新搭景的费用,据说可能让整个项目超支几千万元。用AI换脸?技术可能不自然,而且每分钟成本据说要三万,她那么多戏份总成本可能轻松上两千万。真是怎么选都难受。
事情在七月底出现了大反转。经过警方介入和司法鉴定,确认那段引发轩然大波的录音是李凯馨的前助理利用AI工具伪造合成的。法院判了前助理连续60天公开道歉,还要赔偿李凯馨的经济和精神损失。《赴山海》剧方也硬气了起来,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诉了九个代表性的造谣用户,强调“辱华剧”这类说法是严重侵权。
这结果真是让人唏嘘。李凯馨受了这么大冤枉,《赴山海》剧组更是倒了大霉,本来五月份就要播的剧,硬是因为谣言延期了小半年。据说光是因为要对李凯馨的戏份进行后期处理(比如之前考虑的AI换脸或删减),单集成本就增加了八十万,全剧算下来制作超支了大约两千万。这还不算播出延期带来的商业损失,比如品牌合作和衍生活动的受阻。
现在《赴山海》总算定档9月11号播出了。最新的定档公告里,李凯馨依然稳稳地排在“领衔主演”的第三位,就在成毅和娜扎后面。演员表、海报和预告片末尾的署名也都没删她的名字,看来剧组没采用AI换脸或者大量删减戏份的处理方式。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演员表没变,在那两分钟的定档预告片里,李凯馨是一个画面都没有出现。这操作就有点微妙了,很多人猜测这是剧方的一种策略:正片里尽量保留戏份保证故事完整,但宣传上暂时保持低调,避免开播前再节外生枝。
《赴山海》这部剧本身还是挺让人期待的。它改编自温瑞安的小说《神州奇侠》,但玩了不少新花样,搞了“穿书+系统+双线叙事”。成毅一个人要分饰三个角色:一个现代社畜、侠客萧秋水、还有反派李沉舟。打戏据说是延续了《莲花楼》的高水准,被官媒称为“新武侠破局之作”。
李凯馨司法澄清后能迅速复出,并且戏份得到保留,这也显示出资本和市场对项目整体收益的考量。毕竟一个大投资的项目,不能因为一个被证伪的谣言就彻底废掉。如果《赴山海》最后能收视口碑双丰收,那它很可能就成了以后娱乐圈处理类似危机的一个参考案例了。
整件事看下来,真的让人感慨网络信息的复杂和司法鉴定的重要性。一段伪造的录音,几乎毁了一个演员的前途,也让一部大制作剧集面临巨大风险。《赴山海》这场风波,总算看起来要随着开播渐渐平息了。江湖风波终难掩剑光如月,9月11号开播后,观众们自然会用收视率和口碑来投票的。
(完)
内容和图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满,请联系我,我一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了!
~~~///(^v^)\\\~~~
来源:影视泡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