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归队》结局中,在抗联战士与日军激烈战斗时,一道火把从山下隐隐而来,继而形成漫山遍野的火光。
《归队》结局中,在抗联战士与日军激烈战斗时,一道火把从山下隐隐而来,继而形成漫山遍野的火光。
《归队》中老百姓举着火把声援抗联
占了上风的鬼子见状,以为是神兵天降,吓得狼狈逃窜。抗联战士乘势追击,消灭了这帮罪大恶极的日军。
火把队的带头人大阔枝
这一幕绝非为了造势,而是由剧中的老百姓自发组织,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形成了势不可挡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归队》中的挖参大爷
这些老百姓大多都在剧中出现过,由于角色的原因,不被观众留意,也因为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他们多是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
但他们的内心都有一股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都潜藏着抗日的怒火。
《归队》中大阔枝送云虎归队
如火把队伍领头的大阔枝,看似她对抗日大事不闻不问,甚至还与伪保安队长走的较近。但她知道谁是谁非,同情并在暗地里支持抗联。
如大阔枝明明知道高云虎是抗联战士,还不顾风险地爱上了他。
《归队》中大阔枝与乡亲敬英雄
还如在抗联将领杨靖宇被日军杀害后,大阔枝在酒馆外摆起了酒坛,召集全镇的百姓举办了一场“祭靖宇、敬英雄”的庄重仪式。
这一场景成为全剧的经典桥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百姓就是火把阵的主力军,组成了淹没日本鬼子的汪洋大海。
《归队》中的彩凤牢记日军害她儿子的仇
汤德海的媳妇彩凤、唱二人转的小红枣,她们都与日军有着深仇大恨。
彩凤的儿子被日军特务头子川野所害,小红枣的情人被伪军打死。在白色恐怖中,她们只能默默流泪,把仇恨埋在心里。
现在她们也成为火把阵的领头者,用这种方式支援抗战。
《归队》中的花儿与母亲
还有鲁长山的媳妇、汤德远的父母、花儿的母亲等等这些普通百姓,都用对丈夫的理解、对儿子的温暖、对女儿的保护,表示他们对抗日的朴素感情与力所能及的支持。
《归队》中的风尘女子为救云虎缠着庞四海
包括松林镇上的风尘女子,在抗联战士高云虎无路可走时,她们冒着杀头的危险,把高云虎藏在自己的密室里,体现了她们中国人的良知。
毛泽东《论持久战》最早版本
这一切就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
蕴藏在人民大众身上的抗日力量。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毛泽东针对不少中国人对抗战的悲观与消极情绪,书写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在书中,毛泽东用唯物主义的理论与大量事实,论述了抗战必然胜利的理由与信心。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
抗战发展的形势与结局,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正确。
八路军能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后的百万大军,就是老百姓带着抗战的热情入伍参军。
在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的游击战中,也因为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弥补武器上的不足,取得一场场胜利。
电影《地道战》剧照
《地道战》、《地雷战》等电影,还真实地表现了老百姓直接抗战的历史,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
《归队》海报
《归队》能用心地刻画一个个老百姓的形象,剧尾又用老百姓组成漫山遍野的火把,足见编导的境界与视野。
由此看来,《归队》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战争剧,而是重在刻画包括老百姓在内的人的命运,重在演绎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完全有理由说,《归队》是一部有分量、有品位的经典之作。
来源:大树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