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归队》主要演员们的国籍,才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0 14:13 1

摘要:剧中的主演没有一个外籍名字,满屏都是带着中国各地印记的籍贯,北京的胡军、天津的李乃文、吉林的任彬、黑龙江宋家腾、湖北的袁姗姗、广东的陈靖可,邹德江的田父、刘流的保长等配角,以及王建国演的汤父等客串演员,均为中国籍演员,连特别出演的蒋欣,也是从新疆走出来的演员。

直到翻完《归队》所有主要演员的资料,莫名的内心有种感动。

剧中的主演没有一个外籍名字,满屏都是带着中国各地印记的籍贯,北京的胡军、天津的李乃文、吉林的任彬、黑龙江宋家腾、湖北的袁姗姗、广东的陈靖可,邹德江的田父、刘流的保长等配角,以及王建国演的汤父等客串演员,均为中国籍演员,连特别出演的蒋欣,也是从新疆走出来的演员。

忽然就懂了导演没明说的那点心思,哪是随便选的演员,是要让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去演中国人自己的抗战史啊。

扮演鲁长山、万福庆、大阔枝、汤德远、高云虎、田小贵、兰花儿、小白马的演员没有一个外籍名字,连双重国籍的痕迹都找不到。

忽然就想起剧组在长白山拍外景时的报道,零下30多度的雪地里,演员们裹着军大衣还在对台词,那一刻才懂,导演哪是在选演员,是在找一群能接住这段历史的中国人。

不是说外籍演员不好,只是这段抗联历史太特殊了,是爷爷辈在林海雪原里啃冻土豆、扛着老枪保家卫国的日子,得是能听懂东北话里的憨劲、能共情归队二字重量的人,是货真价实的体现中国人的团结,才能把那份家国情怀演到骨子里。

导演没找流量,没凑国际阵容,偏偏挑了一群扎根中国土地的演员。

从国家一级演员的倪大红,到青年演员陈靖可,连客串的邹德江、刘流,都是带着本土烟火气的面孔,这种细节不得不佩服。

抗联战士当年要归队守家国,这群演员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归队,归到真实的历史里,归到中国人的情感里。

不用翻译,不用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咱自己人能懂的热血与牵挂。

很多观众都觉得“这演员看着亲”,后来才明白,亲得不是脸,是他们身上的中国劲儿,刘佩琦演柳德海时,说台词的节奏像极了爷爷讲过去的事的样子,小红枣唱的二人转和扮相,和小时候看到听到的一模一样。

导演没说过选角标准,也没有公开宣传,但看这些演员的表演就知道,要得不是多高的名气,是能把归队两个字,演成回家一样踏实的人,要把归队的精神内核彻底融入到剧中。

看剧里雪夜行走的片段,演员们踩着齐膝的雪往前走,呼出的白气裹着台词,吃着身边的雪。

忽然就懂了导演的心思,这就是让北京的、天津的、黑龙江、山东、广东、新疆等的演员聚在长白山,不是巧合,是要让全中国的自己人,一起把这段抗联史扛起来。

就像当年抗联战士从五湖四海归队,如今这些演员也带着各自的家乡味归队,用最实在的表演,把中国人守中国土的劲儿,传给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剧里的细节处处体现了中国的根。鲁长山的烟袋锅子,兰花儿身上的棉袄,送给兄弟们的鞋垫,每个人身上穿的破旧的棉衣、布鞋,都在体现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人和这片土地之间的联结关系。

不是要多华丽的阵容,是要让每一个角色都带着中国的根。这群中国演员,演的不是别人的故事,是咱祖辈的岁月。

他们的国籍,从来不是标签,是和这段历史紧紧绑在一起的共情,原来最好的致敬,就是让自己人,把自己人的英雄故事,好好讲给更多自己人听。

好的选角从不是名单上的名字,是这些演员带着自己的家乡记忆、带着中国人的共情,把历史里的人,演成了我们身边能摸到的亲人。

导演藏在演员表里的心意,说到底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得让中国人演,才够真,才够暖,才够硬,才能不被遗忘。

来源:浦江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