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开播,又一年代剧来袭…童瑶领衔,却被29岁的女二抢了风头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08:32 2

摘要:答案在6月25日揭晓——《足迹》开机,三十年、三代人、一栋楼,把上海滩的腥风血雨、柴米油盐、纸醉金迷全塞进30集。

“老洋房又开工了。

路过外滩的人瞄一眼围挡,心里嘀咕:这回又要拍哪段传奇?

答案在6月25日揭晓——《足迹》开机,三十年、三代人、一栋楼,把上海滩的腥风血雨、柴米油盐、纸醉金迷全塞进30集。

听起来像套路?

别急,先记住这三个名字:程敖、易弋、叶希宁。

他们不是穿越,是接力。

1937,枪声比黄浦江的汽笛还响。

程敖和林斯允把老洋房改成临时妇产医院,白天接生,晚上递情报。

婴儿啼哭盖过子弹声,听起来像浪漫,其实是活命——产妇躺在产床上,还得伸手把窗户糊上防碎玻璃。

导演张思麟没拍英雄特写,只给了一个镜头:林斯允用搪瓷缸接雨水洗手,血水顺着指缝滴进泥土,一秒告诉你,什么叫“进步青年”的代价。

1956,公私合营。

易弋烫着卷花头,把旗袍改成工装,算盘珠子拨得比外滩的钟声还急。

文朴在旁边写标语,墨水溅到脸上,像长了颗痣。

俩人吵架的导火索不是爱情,是“到底要不要留一条蕾丝边”。

最后蕾丝剪了,感情没剪。

老洋房成了服装厂,缝纫机踩出的节奏,比爵士乐还上头。

1992,股票认购证一张30块,叶希宁把嫁妆钱全砸进去,差点跳楼。

向北川在楼顶劝她:“跳下去就真没本了,留着还能翻。

”结果真翻了,老洋房成了第一批外资咖啡馆,门口排队的人比买生煎的还多。

叶希宁穿着垫肩西装,端着拿铁,突然想起外婆易弋说的:“当年我们连咖啡渣都舍不得扔。

三段故事,一条暗线:女人永远比房子先醒。

程敖的妇产医院救的是产妇,也是上海的未来;易弋的缝纫机缝的是工装,也是独立;叶希宁的咖啡馆卖的是拿铁,也是选择权。

导演没喊口号,只让镜头扫过三代人的衣柜:旗袍、工装、西装,挂在一起像家谱。

服化道卷到什么程度?30年代的搪瓷缸、50年代的蝴蝶牌缝纫机、90年代的BB机,全是真家伙。

道具组在闲鱼蹲了三个月,收到一台缺腿的缝纫机,连夜找老匠人配零件,结果开机第一天就被童瑶踩断了——她太入戏,力道回到1956。

有人问:年代剧还能玩出新花样?

编剧王宛平甩了一句:“我们不拍年代,拍的是‘怎么办’。

”1937怎么办?

活。1956怎么办?

改。1992怎么办?

闯。

每一集都在回答这三个字,观众自然跟着揪心。

最绝的是选角。

丞磊和林允站在老洋房阳台对戏,导演没喊卡,俩人自己加词。

丞磊突然说:“如果明天城破了,你怕吗?

”林允回:“怕,但更怕孩子生在废墟里。

”监视器后的张思麟当场红了眼。

2025年上线爱奇艺,弹幕估计会刷爆一句话:“这房子我熟!

”确实熟——外滩18号、和平饭店、外白渡桥,每一帧都是上海人的集体相册。

但《足迹》厉害在,它不让你怀旧,它让你算账:当年程敖接生一个娃,收两块大洋;易弋做一件工装,赚三毛五;叶希宁一杯咖啡卖18块。

钱变了,命没变,都得自己挣。

看完预告片,有个细节没人提:老洋房的门锁换了三次。1937是铜锁,1956是铁锁,1992是电子锁。

锁眼越换越小,门却越开越大。

所以别问年代剧值不值得追,问你自己:如果生在1937,你敢不敢接生?

生在1956,你敢不敢剪蕾丝?

生在1992,你敢不敢all in?

敢,就等2025。不敢,也等2025——看看别人怎么活。

来源:草间寻蟋蟀的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