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慧把这三句话砸在段阿姨脸上的时候,厨房里的蒸汽还没散,像给这场爆发加了层滤镜——又闷又呛。
“水开着人没了,擀面杖长毛,孩子瘦了两斤。
”
亚慧把这三句话砸在段阿姨脸上的时候,厨房里的蒸汽还没散,像给这场爆发加了层滤镜——又闷又呛。
段阿姨没回嘴,只是攥着围裙角,指关节发白。
她可能也委屈:一个人带两层楼的卫生、三餐、孩子,工资没涨,锅碗却越来越多。
可亚慧的委屈更早,从发现蒸屉纸有馊味那天就开始计时,直到今天爆表。
小凤和小娜就是这时候推门进来的。
姐妹俩本来只是来借梯子,结果一脚踏进低气压。
小凤瞄了一眼案板上发霉的擀面杖,秒懂,立刻说:“我们帮你装箱吧。
”段阿姨下意识挡了一下,“没多少东西。
”——典型的“我还能扛”的倔强。
亚慧补刀:“就锅碗瓢盆。
”语气冷到能结冰。
空气里飘着三种情绪:亚慧的火山、段阿姨的哑巴亏、小凤小娜的尴尬。
最绝的是小娜,直接抱起那袋要送给楼下老人的瓶子,转身就走,像把导火索抽走。
小凤愣了半秒,抱起纸箱跟上。
门关上的瞬间,屋里只剩滴答的水龙头和两个人的沉默。
网上一搜,类似剧情每天都在上演。
有人总结:“雇主觉得花钱买的是安心,阿姨觉得卖的是体力,频道没对上。
”心理学上叫“情绪债务”——小事不吵,大事爆炸。
亚慧这次就是把三个月的账本一次性甩了出来。
可说到底,谁不是第一次当妈、第一次当保姆?
亚慧忘了,段阿姨不是营养师,擀面杖发霉可能是柜子返潮;段阿姨也没问,孩子不爱吃是不是因为换了幼儿园。
沟通堵了,锅就背了。
小凤后来发朋友圈:“看见别人吵架,突然想给我家阿姨涨五百。
”底下有人回:“涨工资不如涨尊重。
”点赞最高的是一条:“下次先教怎么用蒸屉纸,再教怎么不发脾气。
”
亚慧第二天飞云南,段阿姨留在厨房擦那口被数落的锅。
擦着擦着,她突然把擀面杖扔进了垃圾桶——不是赌气,是发现木头缝里真的洗不干净。
那一刻,她可能也松了口气:有些裂缝,换一根比补更快。
家庭不是公司,没有KPI;但人心有账本,记得每一次被看见和被忽略。
下次开火前,先问一句“今天累不累”,比十句“你怎么又”更管用。
来源:娱乐天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