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年代初,于敏(清华高材生)在研究院工作,为了国家(制造氢弹),个人放弃了公派留学的机会,改变研究方向为核物理。科学思维是共通的:设想(具体方案),可行性论证(用数据推导)……最后是实验求证。说得轻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缺钱,缺粮,缺时间,还要保密,“仗”怎
让我动容的电视剧(看了2遍),据事实改编,细节入木三分,加之一群“戏精”(雷佳音,倪妮等)倾情演出……片段/感想分享如下:
1)背景:
60年代初,于敏(清华高材生)在研究院工作,为了国家(制造氢弹),个人放弃了公派留学的机会,改变研究方向为核物理。科学思维是共通的:设想(具体方案),可行性论证(用数据推导)……最后是实验求证。说得轻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缺钱,缺粮,缺时间,还要保密,“仗”怎么打?
2)上级要进度(非完全是官僚。美,俄虎踞科技尖端)在那个年代,造氢弹?如同“痴人说梦”,于敏带领团队用排除法(后来2套方案同时推进),用算盘,计算尺解方程组……千辛万苦突破理论关!一鸣惊人。“于敏结构”,在今天仍“遥遥领先”(据中国官网报道),成功的核心价值是一丝不苟的求真务实,联想到研究生毕业论文居然要“查同”,真是悲哀!
3)“面迎着冷眼与嘲笑,怀着心中的理想,迎着光前行”,时常自省/纠偏,但一旦发现错误,不找托词,“科学的事,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妥妥的理工男!
4)玉芹(于敏妻)不知道丈夫做什么工作?默默地撑着这个家:临盆将至,独自去医院生产,丈夫拿光家里的鸡蛋去奖励科研人员,而玉芹为哄孩子问邻居借蛋……
5)氢弹爆炸成功,于敏想吃烤鸭庆祝,遭玉芹嗔怪:关你啥事?幽默中透着保密工作做得是多么成功!
百年奇才,国之幸甚!我泪目中观看完全剧,当年真的是太难了!而结果却是完美的,好剧!
来源:窗外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