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包场破30万场粉丝花了1500万?2025剧集宣发“钞能力”大战真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8 18:06 2

摘要: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追剧不用抢座位了,而是直接“云包场”。粉丝们一掷千金,只为让偶像的新剧数据好看一点——哪怕剧还没播出。

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追剧不用抢座位了,而是直接“云包场”。粉丝们一掷千金,只为让偶像的新剧数据好看一点——哪怕剧还没播出。

9月初,成毅主演的武侠剧《赴山海》尚未播出,粉丝组织的云包场活动就已突破2.4万场。有人甚至个人包场高达1777场。

这还不是全部。该剧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双平台总预约量已突破980万,刷新了武侠剧的历史纪录。

而到9月7日,总预约量更是突破了1000万。

云包场概念最初起源于电影行业。2021年,猫眼平台为解决疫情期间线下包场的物理限制,首创了“云包场”模式。

到2023年,芒果TV将这一模式引入长视频领域。随后,爱优腾等主流视频平台纷纷跟进,形成了如今剧集宣传的标准配置。

简单来说,云包场就是粉丝以30元/份的价格购买平台会员赠予路人,而路人需要观看特定剧集满30分钟方可领取。

这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制造抢座热潮,吸引大量路人观看,有效提升剧集的播放量、拉新率和热度值。

2025年,云包场已经成为衡量明星粉丝号召力和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据统计,1万份云包场就能吸引5万+观众,实现热度翻倍。

截至5月28日,《藏海传》云包场已投入1193万元,成为首个千万级云包场剧集;

《折腰》达到714万元;《人生若如初见》则为105万元。

《大奉打更人》云包场达22.8万场,总金额近700万元,其中粉丝贡献了14.8万场。

《仙台有树》云包场18.7万场,总金额超560万元,粉丝贡献了14.7万场。

面对云包场的热潮,平台方也开始调整策略。

2025年7月26日,腾讯视频通过《华山论剑之九阴真经》的播出页面正式取消“主创云包场”功能,仅保留粉丝自发包场区。

这一调整背后是平台对“数据泡沫”的担忧。

云包场制造的虚假播放量,导致资源向数据表现好的剧集倾斜,反而可能挤压真正优质剧集的排播空间。

腾讯内部要求“不允许片方搞赔罪式包场”,强调“播成啥样就是啥样”,试图切断“扑街剧-赎罪营销”的恶性循环。

云包场模式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议。

一方面,它确实为剧集宣传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引发了人们对数据真实性和行业生态的担忧。

批评者认为,云包场本质上是一种“数据灌水”行为。

它制造了虚假的热度,误导了市场判断,可能导致制作方过分依赖流量明星而忽视内容质量。

此外,云包场也在无形中消解着消费者的内容付费意识。

过度依赖“云包场”免费领取观看权益的行为,可能会削弱观众的付费意愿,长期下去对平台的会员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存在争议,但云包场的出现反映了粉丝经济正在经历从消费力到生产力的角色进化。

据中研普华《Z世代粉丝行为白皮书》揭示:

27% 的核心粉丝参与过偶像内容创作,某选秀节目的衍生同人漫画点击量超正片三倍。

粉丝经济正在从单向追随向共生共创的关系颠覆。

虚拟偶像团体“A-SOUL”的粉丝就曾自发组建“中之人保护协会”,直接介入运营团队管理决策。

未来,粉丝经济可能会更加注重价值共享和数据真实性。

一些平台已经开始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框架:

区块链存证数据真实性、AI情感监测预防非理性消费、粉丝贡献值可视化系统。

据统计,云包场总额突破百万的剧已有48部,总参与部数达131部。

平台和制作方看着这些数据欣喜若狂,但普通观众却可能只关心一件事——能不能看到好故事。

毕竟《赴山海》经历了选角风波、延期播出,粉丝们用真金白银砸出的热度,终究需要剧集本身的质量来承接。#赴山海云包场##如何用四个字来形容成毅?#

来源:土土有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