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吕芳不把他留在身边护着,反而打发去裕王府看孩子,这看着像流放,实则是把最险的棋走成了最稳的路。
我总觉得吕芳派冯保去裕王府那步棋,真牛。
你想啊,冯保那会儿正犯着错,急吼吼想往上爬,差点被陈洪整死。
吕芳不把他留在身边护着,反而打发去裕王府看孩子,这看着像流放,实则是把最险的棋走成了最稳的路。
一、
先说说这步棋的“不合理”处。冯保是吕芳最得力的干儿子,机灵,会来事,在司礼监混得风生水起。
可他有个毛病:太急。为了抢功,瞒着吕芳给裕王府递消息,差点搅黄了嘉靖的大事。
按说这种犯上的错,轻则贬去看皇陵,重则赐死,吕芳却偏偏把他塞到裕王府,还是个“典玺局掌印”的闲职,听起来就像发配。
但你细琢磨,这才是吕芳的厉害。
裕王府是什么地方?储君住的地儿,看着安稳,实则是风口浪尖。
嘉靖那性子,对裕王既防备又依赖,派个自己人过去,既能盯着裕王别出岔子,又能让嘉靖放心:“您看,我把心腹放您儿子那儿,绝无二心”。
更妙的是,冯保犯过错,这时候去裕王府,谁都觉得是“戴罪立功”,不会怀疑吕芳在搞小动作,连陈洪都觉得是自己赢了,放松了警惕。
二、
再说说冯保这个人选。吕芳选他,不是没道理。
冯保虽然急,但有真本事,写得一手好字,懂规矩,还会来事。裕王府缺什么?缺个能跟宫里搭线的人。
裕王老实,李妃精明但毕竟是女眷,徐阶高拱那帮文官又不方便跟内廷走太近。冯保去了,正好补上这个空。
他给小世子当伴读,陪李妃处理府里的事,慢慢就成了裕王府和司礼监之间的“传声筒”。
有回小世子出痘,冯保连夜跑回司礼监找吕芳要药材,既救了孩子,又让李妃彻底记了他的好:这步棋,冯保走得稳,背后是吕芳教的“忍”字诀。
三、
更深的算计,藏在“退路”里。
吕芳在宫里混了一辈子,太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理。嘉靖老了,修道修得脑子时好时坏,哪天蹬了腿,裕王就是新皇上。
到时候陈洪那帮人肯定蹦跶得欢,严党余孽也可能反扑,自己这把老骨头未必能保住。
派冯保去裕王府,就是提前在新朝埋下一颗种子。
冯保跟小世子亲,得李妃信任,等裕王继位,他就是新皇帝身边最贴心的人。到时候别说保自己,连司礼监里跟着自己的那些干儿子,都能有个照应。
有个细节最能说明问题。冯保刚去裕王府时,吕芳私下找他喝了顿酒,没说别的,就教他“藏”:“在裕王府,少说话,多做事,眼里只有小世子,别的都别看”。
这话听着是训诫,实则是保命符。
冯保后来能在裕王府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这个“藏”字,不掺和朝堂争斗,只把自己当“看孩子的”,反而没人能挑他的错。
这背后,全是吕芳的算计:不争一时之长短,要的是长远的安稳。
后来嘉靖驾崩,裕王继位,冯保果然成了司礼监掌印,吕芳虽然去了南京守陵,但安安稳稳活到老:这步棋,吕芳下得早,看得远。
陈洪总以为自己赢了当下,却不知吕芳早把眼光放在了十年后。
四、
说到底,吕芳派冯保去裕王府,不是什么“妙棋”,是“险棋”走成了“活棋”。
他赌的是冯保能忍,赌的是裕王能成器,赌的是自己一辈子攒下的“人情”能管用。
这棋里,有对冯保的疼,有对嘉靖的忠,更有对自己和手下人的“留后路”:老狐狸的智慧,往往就藏在这种“看似吃亏,实则占便宜”的算计里。
来源:今天灾难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