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一看编剧是流潋紫,好多人都坐不住了,直接喊话:“求放过! ”毕竟她之前写的《如懿传》被骂台词低俗情节狗血,现在要来改《红楼梦》,网友都担心她把大观园拍成《后宫甄嬛传》。 据说还要加贾元春的宫廷戏份,这不是明摆着要走宫斗路线吗?
郑晓龙要翻拍《红楼梦》这事, 现在网上最热闹的就是选角!檀健次演贾宝玉,陈都灵演林黛玉,蒋欣可能演王熙凤,这阵容引网友热议!
但一看编剧是流潋紫,好多人都坐不住了,直接喊话:“求放过! ”毕竟她之前写的《如懿传》被骂台词低俗情节狗血,现在要来改《红楼梦》,网友都担心她把大观园拍成《后宫甄嬛传》。 据说还要加贾元春的宫廷戏份,这不是明摆着要走宫斗路线吗?
而且,现在推荐的演员年龄都比角色大一大截,三十多岁的檀健次要演十几岁的宝玉,网友吐槽说这是“高中生穿开裆裤”,装嫩啊! 陈都灵被说成“木头美人”,蒋欣得靠滤镜硬拗十七八岁的凤姐,想想都替他们捏把汗。
现在演员档期紧张,谁还能像87版那样花三年时间闭关学琴棋书画? 听说这次翻拍可是国家四大名著重拍计划的一部分,说是要让年轻人更懂传统文化。 但翻拍经典就像走钢丝,左边是“亵渎经典”,右边是“创新突破”,掌握中间那条线可不容易。 郑晓龙这次可是押上了全部家当,拍好了封神,拍砸了被骂十年。大家都在等着看,是会成为新一代经典,还是又一部吐槽大会素材。
檀健次演贾宝玉这事儿,网友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的人说他有书卷气,眼神干净,古装扮相好看;反对的人直接怼:“三十多岁的人演十几岁的宝玉,让高中生穿开裆裤吗? ”
不过也有人翻出旧账,说87版欧阳奋强拍的时候也二十好几了,关键不在年龄在“少年气”。 这话确实没错,但檀健次能不能演出宝玉那种“混世魔王”的劲儿,还得看郑晓龙怎么调教。 要是拍成“忧郁霸总”,那直接埋了吧。
陈都灵的黛玉更是争议不断。美是真美,像从古画里抠出来的,但黛玉不是花瓶啊。 她是“葬花”的黛玉,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黛玉。 陈都灵之前在《长月烬明》被吐槽“木头美人”,这次要是只会皱眉瘪嘴,还不如让AI来演。
王熙凤这边,蒋欣几乎是全网盖章的“天选之人”。 从华妃到樊胜美,她演“狠人”从不失手。 但凤姐的“辣”里带着“悲”,算计一生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 蒋欣要是只演出“机关算尽”,那就太浪费这个角色了。 而且凤姐出场时才十七八,蒋欣得靠滤镜和演技硬拗,想想都替她捏把汗。
孙俪也是王熙凤的热门人选,毕竟和郑晓龙是老搭档了。 但有人说孙俪太正派,演不出凤姐那种笑里藏刀的劲儿。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毕竟孙俪在《甄嬛传》里的表现有目共睹。
薛宝钗的候选人中,杨紫和刘亦菲的呼声都很高。 杨紫演技和人气都没得说,刘亦菲则是“神仙姐姐”气质出众。 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表面温吞,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个度很难把握。 演好了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演砸了就是“心机女二”。流潋紫当编剧这事儿,比选角争议还大。 虽然她写的《甄嬛传》很成功,但《红楼梦》不是宫斗剧啊! 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不是“臣妾做不到”的宫斗戏。
流潋紫说要“补充大观园的日常细节,配角情感支线等内容”,但网友担心她会把《红楼梦》改成《甄嬛传》外传。 据说新版要以贾元春为线索展开,增加后宫争斗戏份。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大观园变成后宫吗?
最让人担心的是,流潋紫之前就被爆出抄袭风波,晋江通过对比后确认了抄袭事件确有发生。 这样的人来改《红楼梦》,好多读者直接表示接受不了。有网友直言:“流潋紫的创作理念突出在个人维度上,与《红楼梦》‘一视同仁’的创作思维不符。 ”她的作品基本都是带有爽文性质的大女主戏,而《红楼梦》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群像戏。
流潋紫还表示会按高鹗版结局拍,不学87版改曹雪芹的伏笔。 这也引发争议,因为很多红学家认为高鹗的续写和前八十回的韵味不太吻合。
说实话,现在翻拍经典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87版《红楼梦》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不是因为拍得有多华丽,而是因为演员像从书里走出来的。 欧阳奋强的宝玉,陈晓旭的黛玉,张莉的宝钗,邓婕的凤姐,个个贴脸。
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铜钱头”造型、诡异配乐、角色与原著气质的严重不符,几乎成了观众心中的“反面教材”。 后来胡玫导演的电影版更是雪上加霜,票房惨淡、改编混乱,连林黛玉的演员都说出“林黛玉离经叛道”这种话,没读过原著,何谈演活角色?
现在郑晓龙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大家都在看他怎么处理。 郑晓龙确实有能力, 《甄嬛传》就是证明。 但《甄嬛传》和《红楼梦》根本不是同一个level的作品啊!《甄嬛传》是宫斗剧,可以加戏可以改编;《红楼梦》是文学经典,每一个字都被读者揣摩过无数遍。 动哪里都会有人不满意。
有人说郑晓龙拍《甄嬛传》时把原著水准提升了不少,比如把年轻的皇帝换成陈建斌来演,一开始被骂后来真香。但这招在《红楼梦》上不一定好使,因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现在影视圈确实缺乏原创力,老是“啃老IP”,翻拍经典。 但四大名著翻拍是国家项目,说是要让年轻人更懂传统文化。 这个出发点很好,但执行起来难度太大。
《红楼梦》不是《甄嬛传》,它不是讲后宫争斗的,它是讲家族衰败的,是讲“食尽鸟投林”的悲凉。 要是拍成“宝黛钗三角恋”,或者“凤姐升职记”,那干脆改名《大观园的诱惑》算了。
观众其实没那么难伺候。 不是要复制87版,也不是要颠覆原著,只想看到“尊重”二字。 尊重人物,尊重命运,尊重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新版能让00后去读原著,让老外知道“LinDaiyu”不止是个名字,就算功德一件。但现在看来,前路坎坷啊!
来源:百影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