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锦月如歌》杀青时他吊着威亚在零下十度泡冰湖那段刚出圈,这才几个月,他又把三张完全不同的脸塞进一部戏,顺带把马骑成了片场第二动作指导。
我刷微博看到#丞磊到底拼到什么程度#冲上热搜第一,第一反应是:古偶赛道卷成这样了还不够?
去年《锦月如歌》杀青时他吊着威亚在零下十度泡冰湖那段刚出圈,这才几个月,他又把三张完全不同的脸塞进一部戏,顺带把马骑成了片场第二动作指导。
《锦月如歌》播的时候,豆瓣开分8.2根本没掉过,八组有人剪了一条他眼神变化的九宫格,从看女主的第一眼到拔刀那一秒瞳孔怎么缩的,一层层放大,最后定格在他手背爆青筋。
弹幕全在刷:这哪是演戏,这是心脏手术。
我当时跟着截图发给闺蜜:原来古偶也能这么疼。
后来看幕后,他在横店三十七度的高温里穿三层戏服,里衣全湿透,化妆师说补一次妆得换三条毛巾。
他倒笑得轻飘:都督不能怕热,怕热就当不了都督。
真正惊到我的是《与晋长安》。
一人三角,同一张脸,声音、走路方式、呼吸节奏全不一样。
我看剧时愣是没认出侍卫跟质子其实是同一人,后来听导演蒋家俊在发布会爆料:开拍前他给丞磊关了十四天小黑屋,只干一件事——练声。
早上五点吊嗓,下午学京剧身段,晚上再看京剧大师录像做笔记。
导演说第一天丞磊推门进来嗓子都劈了,第七天突然找到那个介于少年和疯子之间的音色,“像把玻璃磨成刀”。
我现在重刷还能看到质子咳嗽时喉结的轻微滚动,跟侍卫的稳呼吸完全两种生物。
本来以为古装已经够他喝一壶,结果他扭头接了现代职场剧《足迹》。
开机那天他穿最简单白衬牛仔,头发全梳上去,一抬头我就知道这回不一样。
剧情其实没多新,社畜男在北上广跌跌撞撞,可他往地铁车厢里一站,那种被早高峰挤到变形还得给客户回微信的真实劲儿,太熟悉了。
我住天通苑,天天挤五号线,看那画面像照镜子。
导演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跑去望京一家广告公司打了一个月杂,工牌上写的“实习助理”,端茶倒水打印合同,工资条到手四千六,他给同事买奶茶花了一半。
最后一天杀青,前台小姑娘哭着问他要签名,他签完才发现自己用的是公司门禁卡。
剧里有场楼道吵架戏,他把手机摔了之后又捡回来,屏幕碎了,他拿袖子擦了擦继续打,指甲缝里全是灰。
我看弹幕都在刷“像极了我周一被老板骂完还得回工位改PPT”。
后来采访问怎么演的,他挠头:摔的是自己手机,真摔,拍完直接拿去换屏,花了两千三。
还有骑术。
现在古偶全是绿幕加替身,他偏不。
《与晋长安》里那场悬崖回头,马是真马,崖是真崖。
提前半年他去找马术教练,从怎么上马开始学,摔得左肩习惯性脱臼。
最后一次实拍,马突然受惊往前冲,他死扣缰绳,整个人被拖出十米,剧组全吓懵。
副导演喊停,他爬起来第一句话:再来一条,角度还没够。
后来导演把那段剪进片尾彩蛋,弹幕一水儿“这哥们疯起来不要命”。
有次直播,他被问为什么这么拼。
他想了三秒:现在不摔,以后就被观众摔。
语气淡得像说晚上吃面。
我关掉直播去洗碗,脑子里突然冒出他在冰湖里睁眼的样子,水面晃,他眼里结冰。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流量和实力从来不是单选题,是每一次拍脸入水、每一次摔手机、每一次在马背上差点被甩下去的瞬间叠加起来的。
他还没到三十岁,身上已经带着疤和老茧,也带着观众想继续看下去的劲。
有人担心他哪天累了会崩,我倒不怕——在地铁里、在冰湖里、在马背上,他都把自己摔得够碎,还能拼回去。
内娱从来不缺好看的皮囊,缺的是敢把自己当耗材反复淬炼的那股子狠劲。
狠到连疤都长得比别人好看,这盘生意,他稳赚。
来源:才高八斗风筝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