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老洋房的岁月经》今晚在爱奇艺腾讯播,30集,童瑶、宁理、林允主演以上海法租界的老洋房为核心,30年代改妇产医院,50年代变工厂车间,90年代成商住两用房,每个时期都有家庭、事业、爱情的拉扯
今晚起,腾讯优酷爱奇艺又有4部年代大剧扎堆上,这波王炸阵容要炸翻屏幕
从老洋房串起三个年代的故事,到深圳打工妹的创业逆袭,每部都攥着时代的褶皱,预告里的老留声机、搪瓷杯、大哥大,一眼就把人拽回旧时光
第一部《老洋房的岁月经》今晚在爱奇艺腾讯播,30集,童瑶、宁理、林允主演
以上海法租界的老洋房为核心,30年代改妇产医院,50年代变工厂车间,90年代成商住两用房,每个时期都有家庭、事业、爱情的拉扯
童瑶演的易弋从大家闺秀变成独立女性,眼神里的故事感像藏了一本旧日记;剧组在老洋房实景拍,30年代的留声机是找收藏家借的,50年代的搪瓷杯印着“劳动最光荣”,细节细到连墙皮的裂纹都和当年一样
第二部《深圳女孩的春天》在优酷播,改编梁晓声的同名小说,谭松韵、董晴、奚望主演
讲70后女孩方婉之从西南山区到深圳打工,和两个姐妹闯外贸、创玩具品牌,中年后带收养的孤儿回故乡
谭松韵为演好这个角色,去深圳城中村住了10天,跟着卖早餐的阿姨学揉面,手上磨出茧子;剧中的城中村窄巷、外贸公司的打字机、创业时的通宵灯火,都是照着90年代的样子还原的,连墙上的“改革开放好”标语都没改
梁晓声之前写《年轮》,把知青岁月的苦与暖写得戳心,这次写深圳打工妹,他说“要写的不是成功学,是三个女人怎么把碎日子拼成诗”
剧中方婉之被客户骂到躲在卫生间哭,转头又笑着跟姐妹说“明天再试一次”,这种“不喊口号的励志”,比偶像剧的“霸总救美”真实一百倍
第三部《北漂艺术家的10年》在爱奇艺播,郑晓龙、李昂执导,白宇、章若楠、林允主演
讲90年代五个北漂青年的艺术挣扎:白宇演的编剧徐胜利,剧本被拒了20次,还在地下室啃泡面改;章若楠演的歌手庄庄,为了凑房租去酒吧驻唱,唱到嗓子哑;林允演的演员沈冉冉,为争取一个小角色,在导演门口等了3小时
郑晓龙拍《金婚》时,光筹备就用了3年,这次拍北漂,找了10条老北京胡同实景,连地下室的电线都是当年的老款式,一进去就能闻到潮湿的霉味
第四部《法治的温度》在爱奇艺播,沈严导演,黄景瑜、蒋奇明、张佳宁主演
讲五个法学院毕业生,从80年代到2000年,在司法系统的成长:黄景瑜演的陈一众,辞职深造后参与《刑法》修改;蒋奇明的余高远,在法院审案时纠结法理与人情;张佳宁的张丽慧,为平反冤案跑了3年
沈严拍《我的前半生》时,让演员去职场体验3个月,这次拍公检法,主创团队跟着法官跑了6个月,连卷宗的格式都和当年一模一样,剧中提到的1997年《刑法》修订,1996年《刑诉法》修改,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其实年代剧火的不是“复古”,是“真实”
老洋房里的接生婆要藏着东家的秘事,深圳打工妹要算着钱交房租,北漂编剧要为500块稿费熬夜,法院的年轻法官要为一个法条查遍资料,这些“不完美”的细节,把“时代”变成了“身边事”
就像《老洋房的岁月经》里,50年代的工人在车间吃饭,用铝饭盒装着咸菜馒头,热气腾腾的样子,像极了我爷爷当年的饭盒
还有演员的转型,童瑶之前演《三十而已》的顾佳,是精致的都市女性,这次演30年代的大家闺秀,她提前学了2个月老上海方言,穿旗袍走路要轻,说话要慢,连端茶杯的姿势都练了几十次;谭松韵之前演甜妹,这次演打工妹,把“土气的倔强”演得恰到好处,预告里她攥着皱巴巴的简历站在人才市场,眼睛里的慌与拼,像极了刚毕业的我
有网友说“章若楠别再演迷糊傻白甜了,难哄里的风格都看腻了”,但这次她演的北漂歌手,预告里抱着吉他在地下室练歌,头发乱乱的,眼睛里却闪着光,连手指按琴弦的茧子都清晰,应该能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
有人问“为啥最近年代剧这么火?”其实不是突然火,是观众终于等来了“不骗人的剧”——没有开金手指的主角,没有“碰巧遇到贵人”的剧情,童瑶要面对家族的秘事,谭松韵要被客户骂,白宇要吃泡面改剧本,黄景瑜要熬夜啃法条,这些“不完美”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看的时候像在看隔壁邻居的故事,越看越上瘾
我觉得这波年代剧最牛的地方,是“把时代揉进生活里”——不是拍“伟大的历史”,是拍“历史里的普通人”
老洋房的接生婆、深圳的打工妹、北漂的编剧、法院的年轻法官,他们不是“英雄”,是“你我”,他们的挣扎、坚持、眼泪,比任何偶像剧的甜宠都让人共情
就像我妈看《深圳女孩的春天》预告,说“这不是我当年在深圳打工的样子吗?”,能让长辈想起自己的青春,这就是好剧的魔力
你最想追哪部?来唠唠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