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0年,炮火把上海的天炸成碎片,林斯允穿着白大褂冲回洋房——那里早被改成临时产房。
“这房子到底藏着多少女人的眼泪?
”刷到预告片那一刻,弹幕齐刷刷地刷出同一句话。
1930年,炮火把上海的天炸成碎片,林斯允穿着白大褂冲回洋房——那里早被改成临时产房。
她一边接生,一边把刚落地的婴儿塞进床底躲子弹。
弹幕有人敲字:“我妈生我那天也在医院停电,奶奶说全靠护士打手电。
”屏幕外的共情瞬间拉满。
转眼到1950年,洋房换了招牌,缝纫机哒哒响。
易弋把旗袍改成工装裤,被老裁缝指着鼻子骂“忘本”。
她没回嘴,只把剪碎的旗袍布缝进工装口袋,贴着心口。
网友在评论区贴出自家奶奶的老照片:同款工装,同款倔强。
1990年,叶希宁把洋房一层改成办公室,二层自己住。
创业第三年,账上只剩两千块,发小北川拎着啤酒闯进来:“大不了把房子抵押给我。
”叶希宁笑出眼泪:“这房子早押给银行了。
”弹幕飘过一句:“我爸当年也这么干过,现在我家有两套房。
三代人,同一块地板,踩出不同的脚印。
有人数了数,预告片里出现37次高跟鞋、布鞋、球鞋踩过楼梯的特写,每一次都踩在观众心口。
最戳人的是细节:1930年林斯允的听诊器挂在门后,1950年成了易弋的顶针,1990年叶希宁拿来当钥匙扣。
道具组没解释,观众自己扒出时间线,热搜挂了一整天。
有人质疑:“又是年代剧,能玩出什么花?
”直到看见童瑶在缝纫机前抽烟的剧照——烟灰缸是搪瓷缸,印着“劳动最光荣”。
瞬间闭嘴。
导演张思麟在采访里漏了句话:“我们没拍英雄,只拍普通人怎么活。
”这句话被剪进预告片,播放量直接破亿。
现在全网在猜:北川最后有没有娶叶希宁?
有人翻出1990年剧照,窗台上摆着两个啤酒杯,杯底刻着“Y&Y”。
磕CP的疯了,历史党在科普:那年上海房价才两千一平。
说到底,大家追的不是剧,是自家奶奶没讲完的故事。
就像弹幕说的:“看她们踩过的地板缝,才知道我为啥站在这里。
来源:香阁影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