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剧中的几个地主是好地主与坏地主的综合体,剧中的两个地主并没有好到菩萨心肠,也没好到助人为乐。他们只是擅用些管理方法和笼络人心的手段,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在写法上属于不左也不右。
《生万物》这部剧的播出真的成了生万物,生出各种争论。总体上看,争论的焦点在这里:是否通过美化地主而否定了土地革命。
据查过县志的网友们提供信息,原创作者赵德发的祖辈的确是地主,而且是土豪劣绅,还被处决。同时也表明,县志资料中,这类被处决的地主只占3%。
赵德发所写到的几个地主未必就是照着自己祖辈的样子进行写实,而是把地主中的多个面孔进行了加工聚合,形成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其实剧中的几个地主是好地主与坏地主的综合体,剧中的两个地主并没有好到菩萨心肠,也没好到助人为乐。他们只是擅用些管理方法和笼络人心的手段,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在写法上属于不左也不右。
作为读者观众,也需要有公允平常的态度。既然当时的革命中就把地主分为开明乡绅和土豪劣绅,就说明当年的地主是有好有坏,还会有不好不坏的。
作者祖辈是土豪劣绅,在剧中写到的地主是不好也不坏的,可以团结改造,表达的是作者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祖辈是开明的乡绅,能顺应并主动参与土地革命,不被处决。这种愿望可以有,而且是美好的。
土地革命的目的不是杀人泄愤,而是改变落后的土地制度,减轻或消灭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开明乡绅能配合土地革命,主动交出土地,就减少了土地革命的阻力。就算全中国的地主都是开明乡绅,土地革命仍然要进行,只不过是革命过程平稳,可以不用暴力手段。
通过美化地主而反对土地革命,在逻辑上不成立。这部剧完全没有否定土地革命的意思,最多是减少了通过暴力手段进行土地革命的戏码。
如果一定要找这部剧的缺点和不足,也可以找到,这部剧对恶霸潘小鬼的描述一笔带过,给观众的印象不深。既然写了宁学祥和费左氏这类好地主,那就把潘小鬼这种坏地主也刻画得详尽一些,让好地主与坏地主的戏码均衡一下,甚至还可以有好地主与坏地主的矛盾和斗争。
剧终的时候,宁学祥还有资格拿着一大把钥匙,像立遗嘱一样分配自己的七百亩地,这个剧情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土地革命中,怎么分配土地要由农会决定,地主哪里还有说话的份儿,宁学祥还想着把辘辘井旁边的十五亩好地分给女儿宁绣绣,这就离谱离大了。
按照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像是宁学祥这种大地主是要被消灭的,其土地会被没收,重新分配。不论宁学祥是好地主还是坏地主,作为阶级一定要被消灭,分配土地的权力也不会留给宁学祥,他说话已经不算数了。
剧中的结局,如果要找合理性存在,那就是照顾宁学祥的情绪,让他最后享受一下当主子的威风。宁学祥的儿子宁可金已经是八路军的干部了,走个过场,让宁财主心里好受些,算是尽了份孝心。至于到底怎么分地,终究要让农会说了算。剧终一定要有农会作主分地的环节,否则的话还是地主老财当家作主分田地。这是个谁当家作主的问题,不可以有偏差。
来源:田边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