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钱柜”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游,“老钱柜”建于1931年,原为几栋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伐木场把头为劳工开支放粮的地方,后被日伪占据。日本侵略者占汤原县后为掠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当时小兴安岭林区归汤原县管辖),推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于1
文/康石
“老钱柜”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游,“老钱柜”建于1931年,原为几栋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伐木场把头为劳工开支放粮的地方,后被日伪占据。日本侵略者占汤原县后为掠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当时小兴安岭林区归汤原县管辖),推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方针,于1935年10月用重金收编了当地的一支民团武装,该大队主要盘踞在“老钱柜”一带,这支日伪武装在日军森山指导官等7名日军的操纵指挥下,肆意抓捕劳工、征用牲畜、盗伐木材、盘剥百姓、搜集情报,并经常袭击抗日人民革命军,给敌后抗日人民革命军活动造成很大威胁。
1936年初北满省委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尽快打下“老钱柜”,除掉伪森林警察大队,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以充实武器装备和扩大游击区,进而建立稳固的抗日后方基地。1936年2月,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赵尚志在西征途中写信给抗日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灭驻扎在小兴安岭的森林警察大队”。1936年3月初,李兆麟接到信后,立即研究作战方案。当时抗日同盟军六军主力部队已被军长夏云杰带走攻打鹤岗,军部只剩下直属队和二团一部共20多人,并且武器装备也很差。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兆麟与二团团长戴鸿宾等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利用“于四炮”在汤原县城给儿子办喜事、“老钱柜”群龙无首的有利时机,抽调汤原县洼区区委书记李凤林领导的青年游击连,并联合部分义勇军,加上军部的留守人员,组成100多人的突袭队,采取“奇袭智取”的策略拿下“老钱柜”。
1936年3月17日下午,李兆麟等人率领突袭队袭击了伪森林警察在查巴溪的伪森林警察站并俘虏伪森林警察了解驻防情况。随后由俘虏带路,突袭队向河对岸的敌人营房大院扑去。在悄然解决了岗哨之后,李凤林带领30多人隐秘地进入西院,将所有门窗围了个水泄不通,李兆麟则带领20多抗联战士摸进了东院,闯入伪警察头目黄毛、丁山、张保安所住房间,正躺在炕上抽大烟的黄毛还想反抗,将手中的烟枪甩向李兆麟,想趁势起身去取挂在墙上的手枪,眼疾手快的李兆麟甩手一枪,将飞来的烟枪打落在地,随后用枪指向炕上的几人,与此同时,战士们也从窗外捅进一排枪口,看到这架势,黄毛等人只好狼狈地举手投降。李凤林等人听见枪声,也立即动手,迅速缴了西院中全部伪警察的枪。至此,40多名伪森林警察做了我军俘虏首战告捷。
端掉查巴溪后,为了不贻误战机,李兆麟下令克服疲劳与饥饿,马上进行备战工作。乘坐马爬犁沿着冰雪覆盖的汤旺河面,直奔糖梨川而去。在途中,迎面驶来一辆马爬犁上面只有一人。是“于四炮”手下的得力干将,被委任为伪森林警察大队在查巴溪、糖梨川一带哨卡的总负责人。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李兆麟等人当即商定了一个智擒“五炮”的计划。于是,李凤林带着几名战士,押着黄毛等人坐上第一张马爬犁,队伍继续前进。没多久,突袭队便与“五炮”等人迎面相遇。被枪口顶住后背的黄毛按我军要求和“五炮”打着招呼,并谎称后面的马爬犁都是前来送粮的。熟悉黄毛的“五炮”放松了警惕,继续前行,就在双方相会的一刹那,我军战士迅速冲上前去将“五炮”等人缴了械。次日凌晨三点,突袭队再次坐上马爬犁,向500里外的“老钱柜”疾驰。当晚八时突袭队终于赶到了“老钱柜”。突袭队很顺利地就将驻守“老钱柜”的伪森林警察缴了械。此时,驻守在“老钱柜”的伪森林警察大队只剩下最后一个营垒,那就是几公里外密林深处的一座木刻楞房子。这座房子四周不时有伪警察巡逻,外围还有20多人警戒,里面住着的正是以森山指导官为首的7名日军。兵贵神速,李兆麟立刻指挥突袭队全速赶往最后的作战目标。突袭队悄无声息地解除了外围警戒的武装,迅速包围了这座房子。李凤林带领几名战士巧妙地绕过巡逻哨兵,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森山房间内,将妄图负隅顽抗的森山当场击毙。随着战斗打响,另外六名顽抗的日军很快被我军消灭,其他敌人也乖乖束手就擒。至此,整个攻打“老钱柜”的作战胜利结束。长途奔袭“老钱柜”战斗,是我军以人员零伤亡的代价,经两天两夜的时间,奔袭800里,夺取5个营地,击毙7名日军,俘虏100余名伪森林警察,缴获长短枪械100多支、子弹上万发、电台1部,还有大量的米面、等物资,一举肃清了盘踞在汤旺河谷里的日伪据点,使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声威大震,极大地提振了抗日民众的革命斗志。
这次传奇的战斗,在小兴安岭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盗伐小兴安岭优质木材的行为,而且打通了及北满省委与苏联共产国际的联络通道,并为建立汤旺河谷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不久,东北人民革命军就在小兴安岭的密林中建起了军事政治学校、小型兵工厂、被服厂及多处密营,抗日形势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当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却必须被永远铭记在历史的档案中。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