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新白娘子传奇》,谁没在重播时跟着哼过几句 “千年等一回”?这部剧播了三十多年,里头的角色个个扎根观众心里,尤其是许娇容 —— 许仙的亲姐姐。说起来她也是实打实的 “扶弟”:从小拉扯弟弟长大,嫁人后还帮着许仙开药店、娶媳妇,后来连侄子许仕林都一手带大。搁现
提到《新白娘子传奇》,谁没在重播时跟着哼过几句 “千年等一回”?这部剧播了三十多年,里头的角色个个扎根观众心里,尤其是许娇容 —— 许仙的亲姐姐。说起来她也是实打实的 “扶弟”:从小拉扯弟弟长大,嫁人后还帮着许仙开药店、娶媳妇,后来连侄子许仕林都一手带大。搁现在网上,“扶弟魔” 这词儿一出来,多半要被骂 “拎不清”,可许娇容偏偏是个例外,观众看她只觉得 “靠谱”,甚至盼着自己也能有这么个姐姐。这到底是为啥?
咱先说说许娇容的底子 —— 她和许仙打小就没了爹妈,姐弟俩相依为命。那时候不比现在,没什么孤儿院、低保,姐姐不扛家,弟弟就得挨饿。许娇容作为姐姐,愣是把 “长姐如母” 这句话扛在了肩上:许仙读书的钱是她省出来的,找药铺学徒的活儿是她托人打听的,连弟弟穿的衣裳,也是她一针一线缝的。放在古代社会,这种 “姐姐帮弟弟” 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杭州当地的街坊邻居也都这样,亲戚间互相搭把手再正常不过。观众看剧时,先就理解了她的处境 —— 不是她想 “扶弟”,是弟弟没人管,她不帮谁帮?
而且许娇容最聪明的一点是:帮弟弟有分寸,从不让自家吃亏。她嫁给李公甫后,丈夫是个捕头,家里日子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安稳。许仙要开 “保安堂” 缺本钱,她掏了钱,可没把家里的家底全砸进去;李公甫偶尔抱怨两句 “又贴钱给你弟”,她也不跟丈夫吵,反而笑着说 “等药铺开起来,咱也能沾光”,几句话就把丈夫的情绪捋顺了。她心里门儿清:先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再帮弟弟。后来生了女儿李碧莲,她也没因为帮许仙、带许仕林就忽略女儿,该疼的疼,该教的教。
搁现实里,多少 “扶弟魔” 招人骂?就是因为拎不清,把老公的钱、家里的存款全贴给弟弟,最后把自家日子搅得鸡飞狗跳。可许娇容从没有过 —— 她帮许仙,但不 “填坑”;补贴弟弟,但不牺牲自家。这种 “量力而行” 的通透,观众看在眼里,自然没法讨厌她。
还有个关键原因:许仙这弟弟,值得帮。不像有些被帮的人,觉得姐姐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甚至变本加厉吸血,许仙打小就懂姐姐的苦。小时候帮着姐姐做家务,长大了在药铺当学徒,赚了小钱先给姐姐买点心;后来开了保安堂,逢年过节总不忘给姐夫姐送东西;就算后来被法海抓走,心里也惦记着 “别让姐姐担心”。连带着侄子许仕林,也是她一手带大的,长大后中了状元,头一件事就是回来孝敬姑姑和姐夫。
你看,这是个良性循环 —— 许娇容帮了许仙,许仙记着好,还把这份好传给了儿子。观众讨厌 “扶弟魔”,多半是因为 “帮了没好报”,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掏心掏肺帮家里,结果哥哥嫂子变着法儿吸血,爸妈还觉得她做得不够。可许娇容没遇到这糟心事儿,她帮的人懂感恩、会回报,观众看着也舒心,自然不会反感她的 “扶弟”。
再者,许娇容这人,不光对弟弟好,对家里所有人都掏心。白素贞刚嫁过来的时候,谁不知道她是 “蛇妖”?可许娇容从没把她当外人,反而拉着她的手说 “以后咱就是一家人”,还教她怎么做家务、怎么跟街坊打交道;小青性子烈,偶尔闹点小脾气,许娇容也不跟她计较,反而像疼妹妹一样疼她。家里没有姑嫂矛盾,没有婆媳别扭,连李公甫这个姐夫,也被她调理得服服帖帖 —— 虽然偶尔抱怨,但真到了事儿上,总跟着老婆一起帮许仙。
这种家庭和睦的画面,谁不爱看?现实里多少家庭因为 “帮不帮亲戚” 吵翻,可许家没有。许娇容就像家里的 “定海神针”,把一大家子的关系捋得顺顺当当。观众看剧时,难免会想:“要是我家也有这么个明事理、顾大局的人,该多好啊?” 这种接地气的亲情,比那些高大上的 “完美角色” 更让人有好感。
还有个不能忽略的点 —— 时代背景。《新白娘子传奇》是 1992 年的剧,当年追更的观众大多是 70 后、80 后,那时候的人受传统教育影响深,觉得 “兄友弟恭、姐慈妹孝” 是美德,姐姐帮弟弟本就是该做的事。就算现在 00 后、10 后看这部剧,可能会觉得 “怎么还要帮弟弟”,但老观众重看时,反而更懂许娇容的不容易 —— 拉扯弟弟长大,再养侄子二十年,这得花多少心血?她不是 “傻帮”,是真的把 “亲情” 看得重,而且做得聪明、做得有分寸。
说到底,许娇容不被讨厌,不是因为观众双标,是因为她的 “扶弟”,扶得有理、有度、有回报。她没因为帮弟弟丢了自己的小家庭,没因为付出变得怨声载道,更没遇到不懂感恩的 “白眼狼”。她就像现实里那些靠谱的姐姐:心里装着家人,手里握着分寸,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也把亲情守得稳稳当当。这样的角色,怎么会让人讨厌呢?
来源:文安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