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看《幸福还有多远》,终于把吴天亮的感情账算明白了——不是靳英不够好,是李萍从一开始就攥住了他心里最软的地方,那份“一眼心动”的执念,后来再多人付出,也没掰过来。
再看《幸福还有多远》,终于把吴天亮的感情账算明白了——不是靳英不够好,是李萍从一开始就攥住了他心里最软的地方,那份“一眼心动”的执念,后来再多人付出,也没掰过来。
先说李萍和吴天亮的缘分,从根上就带着股“不一样”的劲儿。李萍在烟厂当女工,长得俏,心也活,不满足于“找个普通人过一辈子”,一门心思想嫁个军人。那时候正好赶上厂里给海军送慰问烟,她脑子一热,偷偷在一盒烟里塞了张纸条,字写得娟秀又大胆:“谁抽到这盒烟,要是没结婚,是个军人,我就嫁给他。”
这事儿搁现在都算“勇敢”,搁当年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巧了,这盒烟没落到普通士兵手里,先到了海军基地的小兵王小毛那。王小毛才二十出头,知道自己年纪小,也听说参谋长吴天亮的老婆两年前没了,一个人带着女儿大丫过,日子过得清汤寡水,就顺手把烟转送给了吴天亮。
吴天亮那时候都42了,天天扎在基地的训练和任务里,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心里早没了“爱情”的火苗。那天他加班到半夜,摸出这盒烟想解乏,一打开就看见纸条了。借着台灯的光,他把那几行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嘴角不自觉就翘起来了——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循规蹈矩的女人,还从没见过这么敢爱敢恨的姑娘。
他第二天就跟领导请了假,坐火车去了李萍的烟厂。俩人第一次见面,吴天亮紧张得手都有点抖,看着眼前穿工装、梳着麻花辫的李萍,眼睛亮得挪不开——这姑娘比他想象中还好看,眼里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不像基地里那些跟他说话客客气气的家属,透着股鲜活的劲儿。
李萍倒有点失望,毕竟吴天亮比她大了十好几岁,看着还挺严肃。可架不住吴天亮实在,没说啥虚话,就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还坦诚“我看到纸条就想来见你”。李萍被这份实在打动,再想想自己想嫁军人的心愿,最终点了头。对吴天亮来说,这不是“找个伴儿过日子”,是他这辈子头回尝到“心动”的滋味,李萍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灰蒙蒙的生活。
再看靳英,她跟吴天亮的交集,从一开始就带着“配角感”。靳英是李萍的闺蜜,当初李萍犹豫要不要见吴天亮,还是她陪着一起去的。见到吴天亮的第一眼,靳英就动了心——觉得他是个靠谱的军人,还带着股成熟男人的稳重。可她没看出来,吴天亮的眼神全程都在李萍身上,跟她说话也只是出于礼貌。
后来李萍嫁给吴天亮,跟着去了海军基地。原以为能天天看大海,结果基地在深山里,除了营房就是训练场。更让她犯难的是,吴天亮还有个六岁的女儿大丫,和身体不好的姥姥。可李萍没抱怨,每天早起给姥姥熬药,陪大丫写作业,基地里的家属都说“吴参谋长娶了个好媳妇”。吴天亮看在眼里,心里更暖了——他原以为李萍是个娇滴滴的姑娘,没想到这么能扛事。
后来出了个大事:吴天亮为了救落水的王小毛,落下了后遗症,医生说他以后没法再要孩子了。吴天亮心里愧疚,怕李萍委屈,可李萍只是哭了一场,之后就跟没事人似的,还劝他“大丫就是咱们的孩子,够了”。这份体谅,让吴天亮把李萍看得更重了——这姑娘不仅鲜活,还心善,是能跟他过一辈子的人。
可惜后来俩人还是闹了矛盾。李萍闲着没事,跟王小毛一起写稿子投稿,被基地里的刘鑫眼红,到处传他俩“有私情”。流言蜚语越传越凶,吴天亮也慌了,一次跟李萍吵架,气头上把王小毛送给李萍的鱼缸砸了——那鱼缸是李萍的念想,里面养着小鱼,代表着她没见过的大海。李萍看着碎掉的鱼缸,心也凉了,最终提了离婚。
离婚后,靳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主动搬到吴天亮家附近,天天帮着照顾姥姥和大丫,洗衣做饭样样来,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姥姥和大丫都喜欢她,劝吴天亮“靳英是个好女人,你就跟她过吧”。吴天亮心里感激,也觉得自己该给老人孩子一个安稳的家,就跟靳英结了婚。
可婚后的日子,靳英慢慢发现不对劲。吴天亮对她始终客客气气,晚上分房睡,家里的事儿也总是“你看着办就好”。有一次,李萍在城里开烟铺亏了钱,欠了别人不少债,吴天亮听说后,没跟靳英商量,就悄悄取了家里的积蓄给李萍送过去。还有一年冬天,李萍烟铺的房顶漏雪,吴天亮冒着大雪,带着工具去修了一下午,冻得手都肿了,回来却跟靳英说“去基地处理点事”。
这些事儿,靳英不是没察觉,可她不敢问,也不敢闹——她怕一闹,连这“名义上的夫妻”都做不成。直到有一次,吴天亮喝醉了,嘴里喊的不是“靳英”,是“李萍”,靳英才彻底明白:吴天亮心里的位置,从来就没给她留过。他跟她结婚,不过是为了给老人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责任,不是爱情。
其实说到底,吴天亮爱李萍,爱的是那份“独一无二”。是李萍用一张纸条,给了他半辈子没尝过的浪漫;是李萍在苦日子里,给了他温暖和体谅;更是李萍身上那股子对生活、对梦想的劲儿,跟他心里藏着的“不甘心”正好对上。靳英再好,再懂事,可她给的是“安稳”,是“合适”,却没给过吴天亮那种“心跳加速”的心动,也没走进他心里最软的地方。
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理——有的人出场早一步,就占满了心;有的人付出再多,也只能当个旁观者。就像吴天亮对李萍,从看到那张纸条的第一眼起,就注定了,往后再有人来,也只能是“将就”。
来源:欢快百香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