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看短剧觉得很平常,参演过才知道,屏幕上短短几秒钟的镜头,演起来并不容易。”上周五,70岁的武义市民吴民扬完成短剧《逆袭》的拍摄,为期两天的高强度拍摄任务让他笑称“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
“平时看短剧觉得很平常,参演过才知道,屏幕上短短几秒钟的镜头,演起来并不容易。”上周五,70岁的武义市民吴民扬完成短剧《逆袭》的拍摄,为期两天的高强度拍摄任务让他笑称“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
这是一部武义本土导演王吴旷执导的短剧,总共拍摄8天。开拍在即,女主角父母的人选却迟迟未定。“虽然只有两天的拍摄时间,但时间紧、任务重,要找到台词过关、气质符合的演员还真不容易。”
剧组经过几番物色,决定邀请在武义县老年大学担任班主任的吴民扬和陈爱媛来试镜,感觉效果不错。“虽然以前没演过短剧,但我俩都是老年大学艺术团成员,平时爱好演舞台剧、小品,也经常下乡演出,这为我们顺利演好角色提供了帮助。”吴民扬说。
短剧《逆袭》拍摄现场 通讯员 陈芮/摄
当前,短剧正以小屏幕抢占大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达251部,发证52部,数量居全国第一。但记者走访短剧片场发现,拍摄中“缺爹少娘”正成为常态。
曾被网友调侃变“竖店”的横店也迎来短剧拍摄热潮,每天有超过100个短剧剧组同时拍摄。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吸引观众目光的男女主角,大多数短剧都有中老年角色,对群演的需求十分庞大。尤其是主角父母的戏份很重,有些剧甚至主角就是中老年。“短剧中的‘爹娘’演员总体来说供不应求。”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特约经纪业务负责人邬影潇说。
需求庞大是一方面,质量要求高是另一难题。王吴旷告诉记者,扮演父母的配角演技好不好也是短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既要在形象上有“爹娘”味,又要在演技上把握角色精髓。“中老年演员的丰富生活阅历是大多数青年演员不具备的,而这往往是演活角色的关键。”王吴旷说。
比如吴民扬,《逆袭》之后,他还将参演王吴旷执导的另一部短剧,还是演霸总的“爹”。“因为他很符合主角父亲的形象,对剧本的领悟力、表演的状态也都很不错。”王吴旷表示,除了“竞争上岗”的男一女一,扮演父母辈的演员同样要拼实力,合适的话将来会有更多合作机会。他认为,“好爹难求”对于中老年演员来说,恰恰是一个机遇。
演员提爱民在拍摄现场
短剧热潮下,一些演爹演妈的专业户片约不断。演员提爱民已陆续参演了不下300部短剧。去年以来,她忙着演姜老夫人、孙嬷嬷、林母、花姨……各种短剧角色邀约不断。
提爱民觉得参演短剧能发挥她的特长。传统影视剧因为拍摄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常常出现前后两场戏之间的“空窗期”。短剧强度拉满的话,六七天就能拍完一部,经常一部接着一部。“我月底满60周岁,正是‘演妈’的黄金期。”也正因为经历丰富,在圈内口碑不错,提爱民经常一个月只休息两三天。
供不应求背景下,中老年短剧演员的薪资如何?今年早些时候,网络上曾出现“剧组日薪5000元求‘爹’”的消息。
演员耿大勇曾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中出演霸总周振华。据他透露,外界盛传的“日薪5000元”其实是个误区。更多情况下,主角父母这类角色的日薪只比普通群演略高,视角色戏份和剧组预算而定。几千元的日薪只是极少数情况。
演员耿大勇工作照
耿大勇介绍,短剧对演员要求同样不低。在外形上,短剧中的主角动辄是精英、霸总、董事长,主角父母同样身份显赫、气质较佳,对中老年演员的形象气质提出了高要求。在制作投入上,短剧也比不了传统影视剧那样的高成本,知名演员请不来,也不愿来。因此,“内外”俱佳的中老年演员自然很吃香。
中老年演员成抢手资源后,记者咨询金华市内有关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关注到中老年演员需求增长这一市场动向,正在联系相关培训资源,但是否开办中老年短剧演员培训班还需多方研判。部分业内人士也呼吁,尽快搭建起对接供需两端的人才之桥,既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又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让短剧中的各类形象角色都能更饱满、更鲜活。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