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山东、高云虎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苦训练两年,面对的第一个敌人竟是曾经的战友。
老山东、高云虎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苦训练两年,面对的第一个敌人竟是曾经的战友。
他们的二班长——汤德远。
当初,汤德远在八棵松上刻下自己的号却没到松林镇找他们,他们都以为汤德远已经叛逃。
没想到猜测成真,在汤德远消失的这两年里,摇身一变成大汉奸,还是曾经博虎团团长、现任警察局局长肖铁林的得力干将。
汤德远知道抗联小队来到牡丹江后,回家接着找到高云虎喝酒,劝他离开。
老山东知道后决定不再和汤德远绕圈子,直接找他挑明此行目的。
但汤德远依然拒绝了老山东,拒绝归队,只想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高云虎刚来到汤德远酒楼的时候,汤德远就试探过高云虎为何最后选择当胡子没去松林镇。
高云虎说自己怂了,不想继续过那种日子,随即高云虎反问。
汤德远说:
“去了,半道改主意了。”
但很明显,汤德远回答是假的。
一开始汤德远是想归队的,半路为救受伤的抗联意外被日伪警察抓走。
汤德远为何要对高云虎说假话,他是真的被“热炕头”腐蚀了吗?他是真的忘记曾经发过的誓言,不舍头上现在这顶“汉奸”的帽子吗?
其实并不是,汤德远很清楚,自己现在的日子也并不安稳。
高云虎质问他为何要揭发前来求助的抗联时就说:
“你知不知道在这儿,有多少双眼睛,明里暗里的盯着我。”
其实从始至终,汤德远的热血就从未凉过。
汤德远虽然在帮肖铁林办事,但心一直都是中国心,种种细节可以证明他的立场:
汤德远投靠肖铁林后,专门帮他做走私粮食敛财,但当他发现自己帮肖铁林走私的粮食中藏有大烟后,汤德远冒着和肖铁林闹翻的风险直接跟他表达自己的不满,即便是被肖铁林威胁,也坚持不贩大烟;每次见完肖铁林,汤德远心情都不好;汤德远即便是“汉奸”,也是有原则有底线不愿伤害百姓的好“汉奸”。
汤德远从未忘记过自己“抗联”的身份。
汤德远既然没有叛变,那为何不归队?
当年开春,老山东踏上寻队员归队的征程。
老山东不知道汤德远是否活着,但他来寻的第一个就是汤德远。
老山东一开始也并不能确定汤德远是否在家,是汤德远父母的反应暴露汤德远在家的事实。
老山东是最后见过汤德远的人,现在老山东失去汤德远的消息,汤德远也没有按约定去刻号,说明汤德远极大可能已经牺牲。
当初汤德远离家出走,汤母哭瞎双眼,现在知道儿子或许已经牺牲的消息,却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点也不着急担心,甚至还有闲心给老山东做饭,和老山东闲聊。
这说明汤德远的父母知道汤德远现在活得好好的,甚至就在家里。
老山东夸奖汤德远的话,也是在试探汤德远父母的态度。
只有知道汤德远活着,他父母才会为他的未来着想,不然就应该担心他是否活着。
汤德远父母的话,也侧面说明汤德远不归队的顾虑。
其实汤德远并不是不想归队,而是他没有脸归队。
汤德远回到家后,整夜整夜做噩梦梦到福庆被牺牲,梦到福庆质问他为何丢下他自己跑了,为何不回来救他。
福庆那么相信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创造逃跑的机会,结果自己没有如约回去接他们。
他是他们的二班长,但他却抛下福庆走了,他不配做他们的二班长。
他作为二班长,没能救出福庆,就是没有完成上级老山东交代的任务,也就没有脸面对老山东。
所以汤德远不愿意见老山东,要偷着给老山东送面条吃,要自己一个人去八棵松确认是否有福庆的消息。
知道福庆活着的消息后,汤德远喜极而泣一边刻号一边说:
“福庆,你吓死我了!云虎、小贵、花儿、排长,你们等着我!”
可见,当时的汤德远从来就不是不想归队,是他觉得愧对福庆,愧对战友,愧对上级,没脸归队。
肖铁林是个大汉奸,是坏人,但不能说他一点良心都没有。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肖铁林,我想“精致利己主义”最合适不过。
除了前边说的肖铁林为汤家做的事,肖铁林做的每件事都是为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当汉奸,还是残害同胞,还是发国难财,就是肖铁林曾对汤德远说过的:
“我为什么要当这个局长,不就是想攒点钱吗。”
都是为敛财。
看到这样的肖铁林,这样的“封二”,让我想到央视评价《生万物》时说的:
“辩证体现人性的多面与幽默。”
肖铁林是多面的。
对于汤父汤母来说,肖铁林是大好人,平时照顾他家,帮他治病,多次救回汤德远,带收留汤德远。
但对抗联来说,劳工营那些苦难人来说,对普通百姓来说,肖铁林就是罪不可赦的大汉奸。
不过肖铁林对汤家的那点善意,并不能抵消他的过错。
在法律上也没有“功过相抵”一说,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就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通敌叛国是大罪,汉奸就应该严惩!
上有老下有小、有家有室、每时每刻在日本人和肖铁林的监视下,汤德远走的每一步都要经过三思后行。
我相信,汤德远最后一定会克服困难,选择正确的道路,和老山东他们并肩作战。
来源:贰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