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指导,台州市人民检察院、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浙法影视文化传媒共同出品的微短剧《暗礁!》正式上线,它以真实案件为笔,在19集、每集约3分钟的紧凑叙事里,为观众展开一堂生动的金融犯罪警示教育普法课。
(本社记者 张驰)9月5日,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指导,台州市人民检察院、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浙法影视文化传媒共同出品的微短剧《暗礁!》正式上线,它以真实案件为笔,在19集、每集约3分钟的紧凑叙事里,为观众展开一堂生动的金融犯罪警示教育普法课。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的实践成果,《暗礁!》的故事改编于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真实案件。检察官王宇与助理路小璐审查的一起保险诈骗案,看似是单笔金额不大的普通案件,却牵扯出一张涉及亲友、中介的复杂犯罪网络。这种源自现实的创作底色,让每一个剧情转折都带着法治教育的重量。
剧中,犯罪嫌疑人陈涛的堕落轨迹成为普法教育的鲜活教材。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后,汽修店刘天保的"返点"维修提议,让他首次尝到骗保甜头。从个人试探到拉亲友入伙,从普通车辆到贷款购买豪车伪造事故,陈涛的犯罪升级之路,清晰展现了"破窗效应"在违法犯罪中的体现——第一次侥幸逃脱,往往是深渊的开端。
剧组在创作中巧妙植入法律知识点,揭示金融犯罪的隐蔽性。剧中陈涛注册汽修企业、伪造事故现场、利用"白户"借贷等行为,呈现了犯罪团伙专业化、链条化的特点。滨海区检察院建立数字化办案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犯罪线索,不仅展现了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生动实践,更向观众警示:现代金融犯罪已不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跨领域的犯罪网络。
剧中多处细节直击现实痛点。陈涛母亲为帮儿子多次充当"受害人",最终在假车祸中重伤离世,深刻诠释了"法律底线不可破,亲情不能成为违法的挡箭牌";参与骗保的亲友因"人情世故"失足,印证了"法律意识淡薄是最大的风险"。这些情节呼应着现实中大量类似案件的共性——许多人并非天生作恶,而是在侥幸心理和法盲状态下逐步滑向深渊。
作为"法治+文化"创新实践的典范,《暗礁!》在艺术表达上贴近年轻群体。在抖音、快手、红果、星芽免费短剧、腾讯视频等平台上播放,契合了当下短视频传播规律;约3分钟的单集时长,适应碎片化观看习惯;检察官视角与犯罪者视角的双线叙事,增强了剧情张力。这种年轻化的传播方式,让普法教育突破传统圈层,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该剧制作方九州文化传媒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暗礁!》让观众明白,金融犯罪离每个人都不远,一次轻信、一步踏错都可能酿成悲剧。"当观众为陈涛的结局唏嘘时,法治观念也正在潜移默化中生根。
随着近期《暗礁!》的播出上线,将为普法教育注入新活力。它用真实案例警示世人:在金融活动中,任何试图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终将被暗礁撞得粉碎;而唯有心存敬畏、知法守法,才能守护好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航船。
来源:民主与法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