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暑期档,看国产剧要打破的三个幻想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12:43 1

摘要:云合数据显示, 2025暑期档六部累计有效播放破10亿的剧集中,前三名《藏海传》《以法之名》及《生万物》均为非古偶。集均V30有效播放、热播期集均的冠军,也分别由检察题材的《以法之名》,年代题材的《生万物》摘得。

2025年,“古偶领跑暑期档”定律不存在了。

云合数据显示, 2025暑期档六部累计有效播放破10亿的剧集中,前三名《藏海传》《以法之名》及《生万物》均为非古偶。集均V30有效播放、热播期集均的冠军,也分别由检察题材的《以法之名》,年代题材的《生万物》摘得。

虽然从总体大盘来看,古偶仍在暑期档上新最多,播放占比最高,但头部效应已难现当年荣光。古偶的扎堆排播,反而成了《以法之名》《生万物》《利剑·玫瑰》等现实主义题材“弯道超车”的土壤。

这样有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是行业积习的直观体现,也彻底地打破了行业对国产剧、对观众、对市场的三个幻想—— 古偶不再能靠稳定底盘躺赢;排播并不是“扑街剧”的遮羞布;爆款团队的排列组合,也并不一定能“1+1>2”。

打破古偶靠稳定底盘躺赢的幻想

暑期档对古偶来说,曾有天然的优势和统治地位。

娱理工作室翻阅云合数据发现,2022年-2024年,暑期档全网剧集有效播放TOP1均为古偶 (《星汉灿烂》;《长相思》第一季;《墨雨云间》) 。 2025年累计有效播放冠军《藏海传》,则是近四年来唯一一部非古偶。

数据博主优优告诉娱理工作室,从2025年开始,古偶就彰显颓势,云合集均底盘已经从前两年的2000-3000,跌至如今的1000左右,这是学生放假的暑期档也无法挽救的。

“古偶要竞争的不是其他长剧,而是短视频、短剧和游戏。论情绪价值,短视频和游戏给的更充足;论套路设定,短剧和小说比长剧更新得快;甚至颜值、演技和CP感,短剧都要超过长剧了。”

如今,古偶的演员卡司、IP设定甚至主演营业,已到了严重审美疲劳阶段。 要想破局,不能用自己的短板去拼别人的长板,而恰恰要守住长剧的长板,即细腻的情感和人物塑造,这是短剧、短视频和游戏无法提供的。

简单来说, 古偶该卷的不是俊男靓女排列组合谈恋爱,而是如何让设定成立、“上头”,把类型化做到极致。

比如,《朝雪录》作为仵作探案剧,确实做出了中式恐怖氛围,每个案件有钩子;《雁回时》作为复仇悬疑剧,做到了逻辑严密,有复仇爽感,母女线人气甚至超过了CP线;《折腰》在剧情前期,也确实拍出了刀尖上的博弈感。

这其中,剧集节奏、画面美感、演员演技、颜值在线缺一不可。

娱理工作室此前的对话中,《朝雪录》制片人全浩进提到,爱奇艺内部很看重“第三集续看率”,即所有进场观看了的用户,有多少看到了第三集,能够直观反映内容可看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而《朝雪录》的“第三集续看率”高达81%,后面每一集的续看率也都优于站内破万剧均值。

这一定程度说明,为非大IP,非顶流的《朝雪录》贡献数据的,不是主演粉丝和看热闹的观众,而是陪伴性的剧粉。

与此同时,微博数据显示,《朝雪录》的CP效应是在播出中期,剧情深入人心后,结合微博线下活动才发酵出来的。这足以说明,古偶CP感是“剧情+演技”的衍生品,戏外营业是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碳。 此前争议的“婚闹剧宣”,正是因本末倒置,才引发观众逆反心理。

然而, 如今很多制作于2-3年前的古偶,设定仍为谈恋爱服务,宣传和剧情形同“卖家秀和买家秀”。

“女将军101”因女主角过于瘦弱、剧情低智,没了驰骋疆场的霸气;“大女主经商101”因剧情漏洞,空喊口号,成了小孩子过家家;仙侠轮回因过于套路且不讲逻辑,完全没了“侠气”,只剩大型cosplay现场。

一旦核心设定不可信,哪怕男女主再美,咖位再大,恋爱再甜,都会让阅片无数的古偶观众觉得,创作者把自己当傻子。

暑期档打破的,是古偶能靠稳定底盘“躺赢”的幻想。古偶创作者要给观众一个放弃短视频、游戏、短剧等一切诱惑,腾出时间追剧的理由。

打破靠排播磨高数据的幻想

《生万物》的热播,则打破了“排播”影响收视的刻板印象。

首播五集,每天播三集,连播11天,这样的排播,打破了日更两集且有断更的传统模式,更是一度引发争议。

收视端来看,一天三集会导致第三集在次黄金档播出,播完已经近10点半,容易消耗观众精力,影响平均收视率。网播端来看,快速播完也会压缩热播期,不利于热播剧集均的数据积累。

然而,排播没有阻拦《生万物》“台网双爆”的脚步,央视八套集均收视率达到2.388%,暂列央八史亚和年冠;网播上,《生万物》爱奇艺站内热度破11000,达到爱奇艺年冠和史亚。云合数据显示,《生万物》截至8月31日,完结后不足两周的热播集均仍位暑期档冠军。

即使占了热播期短、农村题材、广告商普遍谨慎等多个不利因素,《生万物》仍能做到全集有广,且在完结后还引来多家品牌追投。

复盘来看, 对于《生万物》这样的精品剧,日更三集或许有数据折损,但也会放大优势。

《生万物》首日首播五集,正好讲完绣绣被马子掳走后,下嫁封大脚的全过程,不但让观众把第一个大事件看过瘾,也足以立住人物,勾着观众往下看后续的人物命运。

随后,《生万物》一天三集,总时长在120分钟左右,相当于一部电影,对观众注意力刚好舒适,疲惫感并不明显。信息量上,比起一天两集,一天三集也更具爽感。

导演刘家成曾在访谈中告诉娱理工作室,如果一天播一集,播30天,观众觉得太吊胃口,可能就弃了。一天播3-5集,观众反而能体会到故事的爽感。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如果剧好,即使一天晚上看不完三集,也会让子女第二天重新在网上放一遍。

大结局时,《生万物》没有超前点映,只要是爱奇艺会员,便可以直接收看四集大结局。就在当天,《生万物》的热度峰值冲到了11018,云合市占率峰值也达到了惊人的46.1%,几乎吸干大盘,成为继《狂飙》《庆余年2》后的云合历史第三。

这说明, 排播不但不会为爆款剧拖后腿,也不会成为扑街剧的遮羞布。《生万物》打破了剧集仅靠排播磨数据的幻想,后续或将被更多剧集所借鉴

打破靠大数据复制爆款的幻想

略显遗憾的是,部分被业内外看好的暑期档“剧王”,播出后并没有达到预期。

之所以被视作“剧王”,是因为这些作品无论是IP、剧本,还是演员、主创,皆有过爆款先例。

娱理工作室此前曾报道过,几大平台内部各有一个数据评估系统,会根据编剧、导演、演员近几年的作品、获奖情况、媒体评价来评分,然后把分相加。这样在剧本评估期间,通过总分,就能知道定S+还是S、A。这个分不是粉丝打的,是各平台的评估中心打的。

职场中,一个项目经理因项目出色而升职加薪;影视行业里,也常有演员、导演、编剧因一部爆款作品而“升咖”,从A升级成S甚至S+。比如拍短剧出身的导演曾庆杰,就因《九重紫》大爆,接手了项目规模更大的《逐玉》。

归根结底,这是互联网“创新、复盘、迭代”的逻辑,在如今的行业趋势下,能更大程度降低项目“容错率”。

但在分众化的算法时代,内容产品更多要提供情绪类服务。 一个项目的好坏,可能不是简单的“加法逻辑”,而更像”乘法逻辑”。

比如,一部IP遇到了能发挥其长处的主创,就能成倍地放大其影响力;而一部还不错的IP,遇到了难以发挥其长处的主创,也会成倍地缩小其影响力。其核心不在于“抢人”,而在于匹配。

以《生万物》为例。其热播的态势,又带起了一阵经典名作IP的火热。

原著《缱绻与决绝》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封建迂腐的情节,而是因为它全景式展现出了鲁南农村近80年的风貌, 那些质朴、具体的人,在如今抽象、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反而是最珍贵的。

“剧版《生万物》的导演和编剧,很懂如今的观众要什么,也擅长把原著优点放大,在剧本、拍摄、选角上提亮了人性质朴之美,减少了愚昧之恶,这是符合观众预期的。如果换一波擅长拍暗黑阴暗风的主创,一定不会好看。”数据博主优优说。

换言之,一部靠情节紧凑制胜的作品,如果搭配擅长娓娓道来、烘托氛围感的主创,即使制作再用心,也会劲用错地方的观感;如果一部情节简单,靠氛围制造糖点的偶像剧IP,搭配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主创,也会造成预期错位。 《子夜归》和《献鱼》同期播出后,便有网友呼吁两部剧应“换乘导演”,才能把彼此优势最大化。

娱理工作室曾听多位爆款剧主创提到,自己一部作品爆了,就有一堆类似项目找来。但他们都清楚,一部作品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是难以复制的。如果把自己框于一部爆款,是对职业生涯的损耗。

人心的难预测,是暑期档爆款出乎意料的原理,是AI不会取代全部内容工作的底气,也是纯靠互联网大数据做不好内容产业的启示。

竞争愈激烈,创作者愈要打破靠数据复制爆款的幻想,找回传统长剧的真诚,才能挽回失望的观众。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