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秀珠当初自杀把八贤王选定成凶手的时候应该是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她只是从小太监林忠邦的口中听到了关于包拯屡破奇案的秘密,也知道八贤王不仅一次出手救过包拯,恩人出事,以包拯的个性肯定会倾力帮忙的,这样或许就能揭秘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了。
那天写关于六子是否死了的文章时,我又重温了翻龙劫整个案子,然后我又多了一个不解之谜:这八贤王和李妃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秀珠当初自杀把八贤王选定成凶手的时候应该是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她只是从小太监林忠邦的口中听到了关于包拯屡破奇案的秘密,也知道八贤王不仅一次出手救过包拯,恩人出事,以包拯的个性肯定会倾力帮忙的,这样或许就能揭秘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了。
不出所料,包拯在庐州看到八贤王即将被问斩的消息,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快马加鞭的带着公孙策和展昭赶到京城了,为了能够验尸清楚,他还特意让楚楚带着包大娘一起进京。
到了京城他连住宿都没来得及解决,就直接跟公孙策去找了八贤王了解整件事的始末。
皇帝25岁生日的这天,按照规矩是要百官云集举行祭天仪式的,可没想到大家推开大殿门就看到了手持带血烛台的八贤王,地上还躺着一位宫女,这让八贤王百口莫辩啊!
偏偏八贤王也不能证明为何会比别人提前到大殿,因为他随身携带的诏书在他醒来后不翼而飞了。
在这个时候皇上就算有心想要保八贤王也很困难,虽然一个宫女的生死对皇宫的人来说不足挂齿,但毕竟这相当于是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的命案,庞太师表面维护说是可以调军队来堵住悠悠之口,实则就是向皇上施压,逼他严惩八贤王。
所以皇上没办法,只能下令斩杀八贤王,但也是尽量想办法拖延时间给包拯破案了。
凶手的事没有线索,那就只能从死者秀珠身上找,经过调查发现她喜欢听包拯的故事,喜欢去六子面馆吃东西,还有就是太后宫里丢了一幅八贤王送的字画,林忠邦曾经见过偷字画的是个黑甲人,但很快就被黑甲人打晕了。
后来经过包大娘的解剖,发现秀珠的指甲里有七星海棠的迷药,这个只有皇宫才有,结果到了御药房查记录才知道黑甲人不仅偷字画,还偷了七星海棠。
而且他们还在秀珠的房中找到了丢失的字画,证明秀珠就算不是黑甲人,应该也跟黑甲人有关系。
通过字画和秀珠手心中的三个数字,包拯查到了谁都不敢提及的千波殿,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才知道原来千波殿是个冷宫,关着先皇的嫔妃李妃,而关于李妃的传言有很多,有人说她对先皇不忠,在宫外有别的男人;有人说她是妖怪,生下的孩子是一只狸猫......
传言千奇百怪,那只能跟正主核实了,可当他们去到了千波殿才发现李妃似乎已经是个疯子了,她唯有在听到秀珠死了的消息时有过一瞬间的错愕,但随即又恢复了疯的状态。
包拯找到八贤王想从他口中得知一点关于李妃的事,可当他说到李妃是因为不守妇道才被打入冷宫时,八贤王的态度十分奇怪,他对这样的传言很是愤怒,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怎么会因此而发脾气呢?
八贤王在听到包拯查到千波殿之后,在结合秀珠留在六子面馆的画,自己稍微捋了一下,聪明的他就猜得七七八八了,大概知道自己为何会成为凶手。
于是,他调包了画,想让包拯他们把疑点放在郭槐身上,还逼利小刀做内鬼随时把包拯他们的查案进度告诉他。
但八贤王千算万算没算到利小刀会自杀,虽然利小刀死之前也试图嫁祸了一把郭槐,可疑点重重让人根本无法信服。
直到包拯和公孙策破解了利小刀自杀之谜,又查到八贤王出入皇宫的记录,这才把视线转移到八贤王的身上。
八贤王一年之中总有几次要去皇宫西苑,但那个地方都已经被废除了,他去的意义在哪呢?于是包拯他们联想到皇宫西苑离千波殿很近,八贤王应该是去探望李妃,他就是李妃在宫外就认识,后来在宫里常常见面的男人,认为秀珠是无意中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所以被八贤王杀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包拯也是傻兮兮的,八贤王真要杀秀珠何必多此一举呢?他秘密派个人就好了,我记得第一个案子跟在他身边的奇瑞就是很厉害的高手,杀个人悄无声息易如反掌,还犯得着在众目睽睽下自己动手?
八贤王看他这么呆,也不想这件事再横生枝节了,他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只能牺牲自己,认下这个罪名。
最后,包拯无意中发现六子的镯子和半块黄布,这才解开了所有的秘密,但故事到最后一直也没有再去解释八贤王和李妃的关系。
不过我觉得应该是没有的,那个宫外男人的传言本来就是不实的,不然八贤王早就被灭了,李妃进冷宫的原因只是因为她生下了狸猫被视为妖孽,先皇也有心想查,但当时庞太师和皇后势力很大,庞太师的军队已经入城要逼宫了,先皇只能牺牲李妃,把她关进千波殿,也不再去找李妃所生下的那个孩子,直接立皇后的孩子为太子了。
八贤王是先皇的兄弟,知晓当年的事,他去看李妃应该就是心有不忍,搞不好就是先皇临终前的托付,毕竟李妃相当于是政治的牺牲品,先皇当初应该也是对李妃真心过的。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