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一个是曾经的王府格格,从小养尊处优,一个则是农村出身的大老粗,按理说是很难能有交集的。
“朱大哥,我进屋这么长时间了,你都没正眼瞅过我,莫非,你不中意我?”
那文
那文和传文第一次见的时候,两人一个比一个腼腆,传文甚至都不敢抬眼瞧那文。
他们一个是曾经的王府格格,从小养尊处优,一个则是农村出身的大老粗,按理说是很难能有交集的。
可就是这样两个人,还真就过到了一家,而且还越过越幸福。
这就让人捉摸不透了,不管是出身、经历还是文化程度都差距巨大的两个人,怎么就能越过越幸福呢?
而且这么些年来,那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过得委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文、传文
那文曾经的王府格格,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无忧无虑,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王府被抄家后,那文的阿玛锒铛入狱,一时间,那文曾经的尊贵身份瞬间化为乌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文仓皇出逃,投奔远在三江口的舅舅,希望能够得到庇护。
可现实的残酷却远超了她的想象,舅舅家早已家道中落,昔日的高门大户如今破败不堪,甚至连自身温饱都难以解决。
而那文身上携带的银两,也在逃亡途中被下人偷窃一空,她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了绝境。
那文、鲜儿
就在这走投无路之际,舅舅提出了一个让那文难以接受的建议,就是嫁人。
但对于一个曾经的王府格格而言,嫁给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无疑是从天堂跌落地狱。
可在生存的压力面前,那文不得不放下身段,认真考虑这看似荒唐的建议。
毕竟大清王朝的覆灭,就意味着她曾经的身份和地位已不复存在,如果继续坚持,等待她的可能就只有饥寒交迫的悲惨命运了。
而且那文并不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女子,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皇家兴衰,深知世事无常的道理。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那文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那文最终接受了舅舅的建议,决定嫁人。
在媒人玉书的撮合下,那文与朱传文相识了。
朱传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户汉子,可谓是和那文的生活背景、文化素养有着天壤之别。
那文精通琴棋书画,喜欢舞文弄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而朱传文则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生活粗糙,更注重物质生活的保障。
在这样背景下,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难免有些尴尬和局促。
传文那文第一次见面
但那文并没有摆出格格的架子,也没有因为传文的“土气”而心生嫌弃。
相反,她主动挑起话题,用两人的名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句看似随意的话语,既展现了那文的聪慧和机敏,也表达了她对传文的好感。
传文被那文的美丽和优雅所吸引,也对她的主动示好感到惊喜。
两人就这样,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中,开启了一段跨越阶层的联姻。
谁也没能想到,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竟然能越过越幸福。
传文、那文
那文从小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对于庄稼院里的活计一窍不通。
在这样的情况下,婆婆文他娘对她颇有微词,认为她好吃懒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
对于这样的评价,那文虽然内心委屈,但她并没有和婆婆正面冲突,因为她深知,在这个家庭中,她需要赢得婆婆的认可,才能真正立足。
于是,那文开始主动学习家务农活,尽管笨手笨脚,但她从未放弃,她用自己的贤惠和孝顺,逐渐感化了婆婆。
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她利用家里的闲置房屋开办了私塾,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传文、那文
这不仅让她找到了精神寄托,也为家庭增加了收入,更赢得了婆婆的尊重。
可以说,那文与传文的婚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挑战和磨合。
然而,正是因为彼此的包容和理解,他们才能跨越身份和文化的鸿沟,逐渐找到共同的生活节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那文和传文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浪漫的爱情基础上,而是源于现实的压力和彼此的欣赏,为了在这段婚姻中获得幸福,那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展现了她的智慧和才能。
她深知,在这个家庭中,她需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赢得丈夫的尊重和婆婆的认可。
文他娘和儿媳妇们
她了解传文憨厚朴实的性格,也明白他内心深处渴望被认可和赞赏,所以她经常用一些巧妙的言语来夸赞传文,满足他的虚荣心。
而且那文还是一个善良又理性的女人,她曾经救助过被恶霸欺凌的鲜儿,并和她结为了姐妹。
同时那文还是一个有主意、有能力的女人,在面对家庭困境的时候,那文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在传文被长工们欺负时,那文巧妙地设计了一出戏,帮助传文树立了威信。
还有在朱家面临抗霜危机时,又是那文挺身而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和韩老海一众人打了一下午的牌,靠着自己的策略成功为朱家赢回了半个家当。
那文赢半个家当
可见,这期间,那文从来没有被自己曾经的身份所束缚住,更没有抱怨现在艰苦的生活。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她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吧。
在传统的传统社会中,公爹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媳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幸福程度。
而幸运的是,那文得到了公爹朱开山的赏识和支持。
朱开山是一个顶天立地、有勇有谋的汉子,他欣赏那文的智慧和能力,也认可她为家庭做出的贡献。
在那文用计谋帮助传文制服闹事的长工时,朱开山当着全家人的面称赞她:“这出戏演得不错,这种点子只有王府的格格才能想出来。”
这不仅肯定了那文的才能,也间接地向家人表明了那文曾经的尊贵身份,无形中提升了那文在家庭中的地位。
还有朱家遭遇抗霜危机时,那文再次展现了她的能力,她孤身一人前往镇上,通过与韩老海的牌局,不仅成功解决了雇工问题,还为朱家赢回了大笔财产。
朱开山对那文的举动大为赞赏,甚至亲自背她进屋,敬她三杯酒,这份认可和尊重,让那文在朱家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所以说,朱开山的赏识,不仅让那文在家庭中更有底气,也让婆婆对她的态度有所改观。
有了朱开山的支持,那文在处理婆媳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
那文
说到底,那文的幸福并不是偶然,而是她审时度势,积极适应新环境的结果,她清楚地认识到,清朝已经结束,曾经的荣耀和特权都已烟消云散。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执着于过去,不如放眼未来,适应新的生活。
这期间,她并没有被“格格”的身份束缚,而是迅速调整心态,接受了农家生活,她学习农活,尝试融入新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虽然她做的饼子可能会粘锅底,拉风匣也像“月孩子抽风”,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因为她明白,适应新生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那文
可见,那文和传文的婚姻,虽然始于无奈,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逐渐升温,最终走向了琴瑟和鸣的幸福境界。
他们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却是细水长流,充满着温情和默契。
传文虽然大字不识,但他对那文充满了敬佩和爱意,他会在那文弹琴时静静地聆听,还会笨拙地鼓掌叫好。
他还会学着城里人的方式称呼那文为“文儿”,一口一个“文儿”叫得亲切又自然,会默默地支持那文开办私塾,也会在婆婆数落那文时挺身而出,维护妻子的尊严。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和相处之下,那文逐渐适应了农家生活,她不再执着于过去的荣华富贵,而是学会了在柴米油盐中寻找乐趣。
文他娘、那文
平日里,她还会把自己的王府生活经历讲给传文听,也会耐心地解答传文对外面世界的疑问。
就这样,他们彼此扶持,共同成长,在平凡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浪漫的誓言,却有着实实在在的付出和陪伴。
不管怎么说,那文对婚姻的经营之道,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和忍让,而是积极地参与和付出,她懂得怎么去爱丈夫,怎么去尊重公婆,怎么去处理家庭事务。
那文
她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一个看似不匹配的婚姻经营得有声有色,她没有被“格格”的身份所累,而是以一个普通农妇的身份,去承担家庭的责任,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或许这些,就是她真正的幸福之道了。
来源:墨子翟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