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的起点并非传统欧洲史学界通常采用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而是日本侵略中国那一刻。中国才是扛起反法西斯大旗的真正起点。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
二战的起点并非传统欧洲史学界通常采用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而是日本侵略中国那一刻。中国才是扛起反法西斯大旗的真正起点。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
刚刚结束的阅兵,看的人热血沸腾。
这场阅兵除倡导“强国”、“和平”等主题、展示诸多新式武器等亮点外,强化“14年抗战”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军乐团14个队形的设置、14架飞机喷出的14条彩带、坚持14年抗战的东北抗联军旗的展示等等,都是在宣扬“14年抗战”的历史观。
93阅兵装甲车方队
从耳熟能详的“8年抗战”,到“14年抗战”的定位,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而是把中国抗战延长了6年的艰苦岁月,由此说明了是中国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种氛围与背景下观看《归队》,就能深刻理解这部回望“14年抗战”、表现“东北抗联”的电视剧,有着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93阅兵导弹方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以“八年抗战”来表述中国的抗日战争,那句“坚持抗战八年多”在著名歌词,更让“八年抗战”的概念深入人心。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这六年期间的抗战很少提及、乃至淡化。
93阅兵战略武器方队
直到2005年,“十四抗战”才被党和国家强调,也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14年抗战”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中国是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先行者”成为不争的事实。
被检阅部队战士
今天的阅兵再一次强化了“14年抗战”的理念,用各种形式渲染“十四年抗战”的氛围。
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抗战要比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战争早4年;比比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战争早5年;比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早8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10年。
它庄重地表明:是中国率先扛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这一铁的事实验证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那句公正的评价: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东北抗联雕塑
而能使中国抗战坚持14年、并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是东北军民。
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天起,由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以及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就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抵抗。1931年11月的齐齐哈尔江桥保卫战,是东北抗战的第一仗,也中国抗日、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浴血奋战的东北抗联
此后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在白山黑水中,长期坚持与日军周旋。
他们在没有重型武器、没有后勤保障、甚至在挨饿受冻的艰苦条件下,歼敌18万,拖延了日军进入我国关内的时间,用自己的巨大牺牲筑起护卫全国人民安全的坚固长城,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抗战传奇。
电视剧《归队》剧照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归队》,就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东北抗联艰苦奋战的悲壮史诗。
从已经播出的剧情可以看出,抗日小分队的命运就是东北抗联当时处境的浓缩,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都极其真实。
《归队》中的老山东与小贵
抗联小分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打的仅剩下了6名战士,为了保存火种,排长老山东让大家分散行动,然后在松林镇“归队”。
于是,6名战士就开始了一次极度艰辛的生死之旅。
他们在荒芜人迹的林海雪原中行进,饿了,啃树皮;渴了,喝雪水;困了,天当被、地当炕。
胡军饰演的老山东吃马粪里没有被消化的玉米粒那一幕,感动了多少观众。
《归队》中的抗联女战士花儿
在小分队逃生的路上,小分队的一半人被日军抓到工事里做劳工,承受残酷地压榨与凌辱。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幸运逃出,又被伪军抓获,打得遍体鳞伤,几乎毙命。
卫生员花儿先是看着母亲被伪军打死,她又被日军堵截,险些遭受侮辱,幸遇土匪头目小白马搭救到了山寨。
尽管,花儿在山寨安了家,有了孩子,甚至把土匪们策反到了抗战的队伍中,但最终还是牺牲在日军的枪弹下。
花儿牺牲那一幕极其惨烈,令人不忍目睹。
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了东北抗联的生存窘况与巨大牺牲。
任彬在《归队》中饰演的高云虎
即使如此,《归队》中的抗联战士都没有丢弃自己的信仰。
剧中的小贵与云虎就是最好的说明。
小贵出身大户人家,他回家后就等于回到了蜜罐里,天天吃饱喝足。但他们还是违背父亲的意志,冒着风险、饿着肚子,一心“归队”。
云虎艳福不浅,不但被美貌的酒馆女老板救了,还被人家认定为“上门女婿”。
是冒着死亡的危险打日寇,还是沉浸在温柔之乡,云虎选择了前者,坚定不移地“归队”。
《归队》海报
显然,《归队》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一种行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是“消灭鬼子、保家卫国”的血性。
就是凭借这种信仰与血性,东北抗联坚持抗战14年,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因为抗战的胜利,才有了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才有了今天如此雄壮与隆重的阅兵。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抗联铺筑了93阅兵的第一块基石!
来源:大树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