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祖母到底说了什么才让梁家迎娶墨兰的?原来早已铺垫过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2 22:17 3

摘要:盛老太太那场“说亲”,怎么就让吴大娘子答应得这么爽快?说实话,我脑子里一直打着结。试过有七八次,王大娘子也心急火燎地凑过去,磕头作揖、递话送礼,结果人家梁府压根不松口。可就这一次,老太太亲自走一遭,事情像变戏法一样顺滑。不是说王大娘子就笨——这水啊,门道太深,

盛老太太那场“说亲”,怎么就让吴大娘子答应得这么爽快?说实话,我脑子里一直打着结。试过有七八次,王大娘子也心急火燎地凑过去,磕头作揖、递话送礼,结果人家梁府压根不松口。可就这一次,老太太亲自走一遭,事情像变戏法一样顺滑。不是说王大娘子就笨——这水啊,门道太深,她没打听清里面的水有多浑。

你想想,盛家的女儿也不是头发长见识短。明兰那丫头,心里清楚得很,早早就跟自家老太太嘀咕过,自己可真没拿“嫁去梁家”当理想,她是真心不想掺和进这么一堆人里头。可就是这样的人,被吴大娘子盯上了——到底图啥?不是没姑娘可挑了,梁晗也不见得配得上明兰那份稳重。按吴大娘子的脾气,必然得挑个能镇后院、扛起大梁的。当年去看人打马球,她一张脸,绷着不动,可眼珠子里全是高兴。谁不知道,吴大娘子年轻时候那点子英气?她见明兰动手利落、说话有章法,心里头啊就有数——这小丫头,想必能治得住梁家的四方八面。

可说实话,后院风水轮流转,哪家没点杂草。梁晗就不是省油的灯。家里那位大太太的表姨母家,送来个庶妹的小女儿,叫春珂,人是顺顺溜溜、话又温软。偏生梁晗不知轻重,把姑娘肚子都搞大了。一时间,梁家闹得天翻地覆。大太太发火,梁夫人头疼。该怎么办?指望春珂守规矩?不现实。吴大娘子一时心乱如麻,左右掂量,只能硬着头皮定个主意:先给春珂个妾的位置,但前提得把正房大太太找回来,压住阵脚再说。春珂的肚子,是等不得;像梁晗那种人,做不得风头。吴大娘子想着慢慢拖,可偏偏阴差阳错,这线被拧成了死结。

你要说这里头的门道,明兰和老太太,都心里有数——王大娘子嘛,还是只看见眼前一片平地,不晓得下头藏着多少蚂蚁窝。家里的话说得好:“摸不清人心怎么做亲家?”王大娘子再热情,也无从下手,凭啥和吴大娘子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少那几分底气,终究是要屈一头。

不过,吴大娘子打得小算盘,不止是春珂。梁家隐患四起。先说国丧这点子事——刚好是全城举红变素的时候,家里冒出丑闻,这在大户人家,轻则被人戳脊梁、重则掉脑壳。不止外头有风声,梁府里头其实早就乱了。梁晗啊,说起来他是嫡子,可家里还有个庶长子。那人能文能武,今儿军里立了点功,明儿又得长辈青睐。外人夸一句,他心里又安慰又酸楚。梁晗本身不争气,还偏偏爱上了个外头的姑娘。这摊子事落在吴大娘子手里,谁不愁白了头?

再说句公道话,吴大娘子虽中了明兰的意,可明兰并不是她心里的唯一。家大业大,挑媳妇,总归希望多看—些人,总归有得选。要是墨兰没出那档子事,也说不准最终轮不轮得到盛家出头。就这么巧,墨兰自己架了把火,要搅进梁家的酒席里头。吴大娘子想着:“只要能收拾得住春珂,能帮梁府把台面维持下来,也行。”

其实说到这儿,咱得插一句闲话。盛老太太也不是普通为女儿张罗婚事的妇人。她的来头,勇毅侯府独女,死了丈夫二十来年还把这家管得稳稳当当,盛府的底子,是明晃晃写在族谱和京城茶楼的。吴大娘子呢,见多识广,可对老太太心里一向敬重。老太太亲自开了口,这面子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盛家将来的路,谁不看高一线?王大娘子去了,说到底还是有些局促;老太太亲至,气场就不一样了。

屋里头,几个婆媳对坐,茶水倒了又冷、冷了又换,谁还真以为在说菜谱?老太太捡三分话透五分事,吴大娘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别人拿不出手的,她递过去就是一张王牌。吴大娘子也想着,强扭的瓜不甜,盛家姑娘肯嫁、梁家肯娶,于人情于面子都有得落。

其实,台面话说得再漂亮,那天院子外头的风也没停过。春珂怀着孩子,明兰本意又早就不在这门亲事里头。梁家院墙高,院里事更高深。有人说,做官太太是半辈子荣华,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直来直去的幸福?不过是各家老太太起早贪黑地烧脑筋,谁家姑娘能嫁得体面,谁家媳妇能熬出头。

说到底,那日盛老太太走梁府一趟,话没多说,气势却足够。做亲家的局,终究是棋高一着就定了胜负。王大娘子没看到的暗流,老太太心里盘得一清二楚。盛、梁两家,表面都顺顺当当,私底下哪能没点猜疑?明兰安静坐在廊下,手里拨着一串檀木珠,或许心里头真不是滋味——这桩婚事,是家族的胜利,还是少女的退让?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却忘了人心难测。后来梁家过得好不好,明兰嫁不嫁得顺心,谁又能说得准。后宅风波,始于一场说亲,也藏着天下女子一生的起落。到这份儿上,留几分悬念,剩下只能让时光慢慢说了。

来源:青涩青山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