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这次九三大阅兵,哪个省的人最兴奋,那绝对非东北三省莫属,阅兵开始前,用四首歌暖场,第一首便是《松花江上》。
如果说这次九三大阅兵,哪个省的人最兴奋,那绝对非东北三省莫属,阅兵开始前,用四首歌暖场,第一首便是《松花江上》。
阅兵开始后,战旗方队入场,那么多旗帜,唯独给了杨靖宇支队十多秒的镜头。
此时别说东北人,就是我都哽咽了,最近我正在看《归队》,该剧讲述的就是东北抗联的故事,可我已经两天没看了,不是剧情不好看,而是抗联队员接二连三的死去,每个人下线都令人泪目,心疼到不敢看。
剧中有一幕,特意交代1940年2月23号,杨靖宇惨遭日军割头剖腹,日军印传单用飞机洒下,企图摧毁抗联战士以及东北人民的意志,所有看到这一消息的人都痛哭流涕,大家自发的为杨靖宇披麻戴孝。
蒋欣饰演的大阔枝搬出饭馆的酒请镇上的人喝,敬天敬地敬英雄。
剧情很惨,现实更惨。
剧中的抗联战士用的还是自己的真名,现实里,抗联人都不敢用真名,怕连累家人,杨靖宇就是化名,他是河南人,原名叫马尚德,曾用过周敏、张贯一两个化名,杨靖宇是他用的最后一个化名。
1928年离开家后,杨靖宇再也没回去过,直到1950年,组织找到杨靖宇的儿子,家人才知道那个东北抗联的大英雄就是他们家的马尚德。
当儿子看到父亲那浸泡了13年的头颅时,立马下跪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返回家中,儿子就给他的五个孩子改名,无论男女中间一个字都叫“继”,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以此来继承杨靖宇的遗志。
儿媳把一块桦树皮当做传家宝,用来教育孩子们。
马继民回忆说,他们都尝过那块树皮,太硬、太难吃,嚼不动也咽不下,可是他的爷爷以及那些抗联战士们却都咽了下去。
可见抗联人的意志力多么强大、坚定。
这一次大阅兵,杨靖宇的曾孙子马铖明受邀观礼,他穿西装、打领带,举着曾祖父的照片,告诉爷爷,现在咱们国家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曾祖父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
同时,马铖明也承诺,会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多做一些好事。
杨靖宇已经牺牲85年了,但他的精神从未消失,而他带领的东北抗联群体也终于被看见,正是有了他们的守护,才有国土的完整,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来源:恋上瓜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