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江洋大盗王启年,嗜财如命,为何会死心塌地跟随范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3 12:01 1

摘要:一双眯缝眼,见人三分笑,贪财怕妻爱女儿——王启年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人物,却在波澜诡谲的庆国政坛中选择了对范闲的绝对忠诚。他为何愿为范闲赴汤蹈火,甚至不惜叛国?

小人物的大忠诚:《庆余年》王启年为何死心塌地跟随范闲?

文/鼎客儿

一双眯缝眼,见人三分笑,贪财怕妻爱女儿——王启年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人物,却在波澜诡谲的庆国政坛中选择了对范闲的绝对忠诚。他为何愿为范闲赴汤蹈火,甚至不惜叛国?

在《庆余年》的世界里,王启年是个再特别不过的存在。他不仅是监察院中追踪术最强的两个人之一,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侠义之士。这样一个能力卓越的人物,为何会对范闲如此死心塌地?

初遇:从利益到欣赏的转变

王启年与范闲的初次相遇并不美好。在京都城门口,王启年以二两银子的高价向范闲出售自制地图,给范闲留下了“骗子”的第一印象。随后,范闲又发现王启年在卖《红楼》,而且价格高昂,更觉得这是个视财如命的人。

然而王启年最初接近范闲,确实是奉命行事。陈萍萍将他安排在范闲身边,本意是让他做卧底,随时通风报信。但在这个过程中,王启年逐渐被范闲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从被迫的任务转变为心甘情愿的追随。

价值观的共鸣:人人平等的理念

王启年表面上贪财怕事,但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当他看到范闲为给滕梓荆报仇,抓到程巨树却被监察院一处主办朱格放走时的愤怒表现,彻底被打动了。

范闲当时说道:“护卫也是人,是他儿子的父亲,是他发妻的夫君,是他家里唯一的依靠。”范闲提倡的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的理念,深深触动了王启年。当时的王启年热泪盈眶,在范闲离开后对着他的背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王启年自己也是一个践行正义的人。他会因为担心范闲找到滕梓荆家人的文案后对其家人杀人灭口,冒着危险制造了一份假文案。背地里,他私下在郊外买了一套房子给滕梓荆家人落脚,一直在照顾他们。

非凡能力:被重视的价值感

王启年绝非等闲之辈。他年轻时是庆国北部的一个江洋大盗,天生擅长隐匿形迹,最喜欢在十几个小诸侯国之间偷盗货物,将偷盗来的货物再在诸侯国之间倒腾,却很有点侠盗风采。

他后来被陈萍萍抓获后进入监察院,跟宗追一起成为 “监察院双翼” ,是监察院里追踪术最强的两个人,也是侦缉破案的高手。

范闲对王启年的能力给予充分信任和重用。他组建了启年小组,让王启年担任负责人,整合情报资源,第一时间提供合理性分析。这种重视和信任,让王启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生死与共:历经考验的忠诚

王启年跟随范闲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他陪同范闲在监察院大牢审问司理理,协助追查牛栏街幕后真凶。范闲醉酒诗三百之夜,入宫盗叶轻眉留给他箱子的钥匙,王启年帮助范闲找到锁匠,最短时间内复制这把钥匙。范闲出使北齐用肖恩交换言冰云,王启年随同前往。一路上,王启年看护肖恩、揪出使团里的暗谍、帮助范闲隐匿行踪等等,发挥了跟踪、藏匿和情报分析的才华。他甚至留在北齐一年半时间,代为统领北方谍报事宜,为范闲专门建立通信线路。

在这些生死与共的经历中,王启年与范闲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这种经历磨难的感情远比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加牢固。

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王启年与范闲都有着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共同理念。他们都渴望改革现状,消除腐败和弊端。

范闲曾经问过王启年,如果叛国,王启年是否愿意跟他一起走,王启年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种超越国家界限的忠诚,源于对共同理念的认同和追求。

人格魅力的征服

范闲对待下属的态度也让王启年深感温暖。范闲对下属的要求是任务可以完不成,但一定要活着。正因为如此,王启年和高达才会在大东山事件中选择逃命,因为“只有命保住了,才会有机会继续做事情”。

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当时普遍视人命如草芥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让王启年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关怀。

喜剧背后的深情

在《庆余年》中,王启年承担了大部分喜剧元素。他从一出场就带给观众无数笑声:用嘴咬银子确定真伪、各种编造借口、为了得到范闲的银子极尽夸赞之能事。

但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滑稽的角色,却展现了最深厚的忠诚。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范闲,无论是在北齐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庆国的权谋斗争中,王启年始终是范闲最可靠的后盾。

结语:小人物的大忠诚

王启年对范闲的死心塌地,并非简单的个人崇拜或利益驱动,而是价值观的共鸣、相互的尊重与信任、共同经历生死的友情以及对理想的共同追求的综合结果。

在王启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伟大忠诚。他不在乎权力地位,不追求荣华富贵,只愿意跟随一个值得追随的人,做一些值得做的事情。这正是王启年这个角色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对范闲如此死心塌地的根本原因。

表面上贪财怕事的小人物,内心深处却有着最坚定的忠诚。《庆余年》中的王启年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不是源于恐惧或利益,而是来自于价值观的共鸣和相互的尊重。

来源:鼎客thinker

相关推荐